304am永利集团党委宣传部主办
  • 书记信箱:cslgsjxx@csust.edu.cn
  • 校长信箱:cslgxzxx@csust.edu.cn
当前位置: 首页>>理论智库>>正文

在继承和发扬“两弹一星”精神中勇攀科技高峰

2021年08月30日 10:42 来源:人民日报

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秉持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至上,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优秀品质,弘扬两弹一星精神,主动肩负起历史重任,把自己的科学追求融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中去。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讲话

19641016日,一朵巨大的蘑菇云在罗布泊上空升起,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力量掌握了核技术。

19704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揭开了中国进入外层空间的序幕。

大漠深处春雷般的巨响和浩渺太空中卫星传回的《东方红》乐曲,时至今日依然激荡人心。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起步,新中国仅用了10年左右的时间就创造了原子弹爆炸、导弹飞行和人造卫星上天的奇迹,取得了两弹一星事业的辉煌成就。与此同时,也孕育出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到两弹一星精神及其时代价值。2020423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参与东方红一号任务的老科学家回信时强调,新时代的航天工作者要以老一代航天人为榜样,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勇于攀登航天科技高峰,让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迈得更稳更远,早日实现建设航天强国的伟大梦想。

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成为新中国建设成就的辉煌标志

新中国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中,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极不寻常。50年代中期,诞生不久的新中国百废待举,面对国际上严峻的核讹诈、核垄断形势,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为了保卫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毅然作出发展原子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突破国防尖端技术的战略决策。

1956年,研制导弹、原子弹被列入我国的12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当时,我国的工业和科技基础十分薄弱。尤其是在苏联拒绝向中国提供原子弹教学模型和技术资料并撤走专家后,有人曾断言中国核工业已经遭到毁灭性打击,中国20年也搞不出原子弹。面对技术难题和国际封锁,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以惊人的毅力和勇气,取得了两弹一星事业的胜利,也孕育形成了伟大的两弹一星精神。

响应国家号召,一大批优秀的科技工作者,包括许多在国外已经有杰出成就的科学家,怀着对新中国的满腔热爱,义无反顾地投身到这一伟大的事业中来。

这些人中,有人们熟悉的钱学森、邓稼先、程开甲、于敏等人。但在当时,他们的工作内容是绝密,连家人都不能透露,有的人甚至隐姓埋名20余载。

1958年的一个夜晚,接受研制核弹重任的邓稼先告诉妻子:以后家里的事我就不能管了,我的生命就献给未来的工作了。从此,在公开场合,邓稼先的名字连同他的身影都不复存在。直到1986年因病临终前,他的身份才得以披露。我国核试验科学技术领头人程开甲举家迁往罗布泊,与家人一直在大西北生活到上世纪80年代。于敏在1961年接到氢弹理论探索的任务后,为了国家需求,隐姓埋名28……

这些人中,还有大量默默奉献的无名英雄——从事两弹一星研制工作的科研和工程人员、管理保障工作者、工人和解放军指战员。他们扎根戈壁荒原,奋战深山峡谷,有的人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用一生最好的时光,铸就了一座座无言的丰碑。

这是永远值得铭记的历史时刻。196410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1027日,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爆炸成功;19676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4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核科学技术和空间技术是20世纪人类发展史上伟大的科技成就,也是一个国家国防实力、综合国力和科技水平的重要体现。两弹一星研制成功,是新中国建设成就的一个辉煌标志,也是新中国科技发展的一座历史丰碑。正如邓小平同志在上世纪曾说的: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两弹一星”精神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科学精神的生动体现

伟大的事业产生伟大的精神。在为两弹一星事业进行的奋斗中,广大研制工作者培育和发扬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两弹一星精神的鲜明底色。两弹一星的研制者高举爱国主义旗帜,胸怀强烈的报国之志,自觉把个人的理想与祖国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把个人的志向与民族的振兴紧紧联系在一起。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为了祖国的事业,他们无怨无悔。于敏说,一个人的名字,早晚是要消失的,留取丹心照汗青,能把自己微薄的力量融进祖国的事业之中,也就足可以欣慰了;邓稼先临终前仍惦记着我国尖端武器发展;还有那些戈壁滩上的无名丰碑……他们用热血和生命谱写了一部为祖国、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动人诗篇。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两弹一星精神的立足基点。两弹一星的成功进一步昭示了艰苦奋斗永远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夺取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广大科研工作者运用有限的科研和试验手段,没有条件,创造条件;没有仪器,自己制造。他们依靠科学,顽强拼搏,发奋图强,锐意创新,把不可能变为可能,突破了一个个技术难关。他们所具有的惊人毅力和勇气,显示了中华民族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坚强决心和强大能力。中国航天人一开始就强调了自力更生的精神。这与其说是一种迫不得已的被动选择,不如说是一种建立在清晰认知之上的主动战略抉择。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火箭弹道专家余梦伦说,在导弹和卫星的研制中所采用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案,在许多方面跨越了传统的技术阶段。

大力协同、勇于登攀两弹一星的研制生动诠释了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两弹一星的研制中,来自全国各地区、各部门成千上万的科学技术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后勤保障人员团结协作、群策群力,汇成了向现代科技高峰进军的浩浩荡荡的队伍。据统计,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凝聚了几十个部委(院)和几十个省份的近千家工厂、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的智慧。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中国仅仅用了两年零8个月。较短时间内攻克如此尖端的技术,与科研人员拧成一股绳、全国一盘棋的协作精神密不可分。

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局长张克俭表示,两弹一星精神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科学精神的生动体现,是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今天的载人航天、探月工程、北斗导航和天问任务,都是在新时代继承和发扬两弹一星精神取得的丰硕成果。两弹一星精神有着历久弥坚的生命力,必将继续引领我们去战胜艰难险阻、攀登新的高峰。

两弹一星”精神跨越时空,激励着广大科技工作者攻坚克难、勇攀高峰

两弹一星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激励着包括航天人在内的广大科技工作者攻坚克难、勇攀高峰。

肇始于两弹一星,我国的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特别是近年来,广大航天工作者大力继承和弘扬两弹一星精神,我国航天事业实现了一个又一个重大突破。嫦娥四号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软着陆,开启了人类月球探测的新篇章;嫦娥五号历时23天,完成了人类时隔多年之后的月球采样返回壮举;天问一号首次通过一次任务实现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三大目标,我国在行星探测领域跨入世界先进行列;神舟十二号3名航天员顺利进驻天和核心舱,中国航天迈入空间站时代……

作为年轻的航天科技工作者,两弹一星精神深深激励着我们,并且成为推动航天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嫦娥五号任务青年突击队队长高磊说,嫦娥五号任务经历了11个重大阶段和关键步骤,对人员科技水平、团队工作作风都是一次大考,全体参研参试人员在两弹一星精神的激励和鼓舞下,攻坚克难、勇攀高峰,取得了任务的圆满成功。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总设计师龙乐豪表示,当前,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新形势和新任务更要求我们传承和发扬两弹一星精神,不断开创新时代国防科技工业和航天事业新局面。

两弹一星精神不仅鼓舞着科技工作者,更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这个夏天,无论是新疆的马兰基地,还是青海的金银滩草原,都吸引了不少远道而来的游客。他们被两弹一星研制者的事迹所感动,被研制者的精神所感染,从中汲取着不惧任何艰难险阻,拼搏进取、砥砺奋进的精神力量。

精神跨越时空,历史昭示未来。赓续两弹一星精神,我们一定能够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战胜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奏响一曲又一曲动人凯歌!

(作者:人民日报记者      喻思南)

《人民日报》( 20210828 06 版)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210830

链接: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21/0830/c40531-32212127.html

上一条:深刻理解“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 下一条:勇于自我革命才能把党建设好建设强(思想纵横)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