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教育报》2021年3月22日04版高校新风整版
链接: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21-03/22/content_591784.htm?div=-1
全文如下:
2019年9月5日,校党委书记付宏渊带领校党委班子成员、党群部门主要负责人和各二级党组织书记赴湖南省党史陈列馆参观学习,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活动。图为党员干部重温入党誓词。
2015年8月,在304am永利集团第三次党代会上,新一届党委针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高等教育发展态势,就学校改革发展方向进行了与时俱进的深入分析与精准判断,提出了“跻身全国百强”的奋斗目标。
5年来,学校坚持办学定力,坚定发展信心,凝聚发展力量,砥砺奋进,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在建成“全国百强”大学的征程上阔步行进。
定力,来自立德树人的时代使命
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304am永利集团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守立德树人时代使命,开展了“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可贵探索。
人才培养底色鲜亮
2018年,被誉为“21世纪第八大奇迹”的超级工程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时,304am永利集团体会了更多的自豪。这项超级工程的建设因熔铸了学校上百名毕业生的智慧与汗水而深深地留下了这所省属高校的印记。
“在6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秉承‘博学、力行、守正、拓新’校训,着力培养学生‘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创新精神和‘执着坚韧、敢为人先’的意志品质。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底色亮、实践强,有情怀、敢担当’的人才培养特质更加彰显。”学校党委书记付宏渊说。
“底色亮”,是学校人才培养孜孜以求的目标。“培养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底色亮’人才,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应尽职责,也是神圣使命。”党的十九大召开后,付宏渊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如何坚定青年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是新时代社会主义大学最重要的课题,不能让功利束缚了青年大学生飞翔的翅膀,不能让浮躁淹没了青春的理想信念,不能让一时的任性桎梏年轻的梦想。
基于这一理念,学校党委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打底工程”来系统谋划、整体推动、全面落实。
5年来,学校“打底工程”推进措施层出不穷:第一时间出台进一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的意见,确保新思想在校园落地生根;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教育教学、社会实践、文化育人;构建“基础+主题”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以实践教学为抓手,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融于实践,让思想政治理论课更接地气;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各专业课教学的协同育人作用,出版省内高校首本课程思政案例;坚持把青年学生到本专业基层和艰苦的一线锻炼作为基本要求,在专业教育中培养学生“工程报国”的社会责任感……2019年,学校获批湖南省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学校。
“双创”教育成效显著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在“底色亮、实践强,有情怀、敢担当”的人才培养特质成为304am永利集团师生的共识之后,“双创”教育成为必然选择。
“说起创业的时候,首先就想到了回长沙,回到母校周围。”2018年,获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金奖的长沙纳威尔公司创始人刘浪说。
这得益于学校营造的创新创业文化。“要坚持创新创业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生创新创业,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中国梦和创新创业梦相联系,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校长曹一家多次表示。
5年来,学校在推进“双创”教育方面可谓不遗余力:学校成立创新创业教育学院;将创新创业融入办学理念、融入理论教学课堂、融入教学实践环节、融入育人文化;开设创新创业教育相关课程50余门,构建“校企合作”育人机制、“专兼结合”教师队伍、“多维立体”实践平台、“动态适应”专业结构、“多元发展”就创业渠道为主体的五位一体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与35家投资机构、22家创业孵化器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打造支撑型的学科竞赛平台、服务型的学生创新创业平台,每年开展“挑战杯”“数学建模”“电子设计竞赛”等经常性的学科竞赛40余项;打造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孵化创新创业成果,目前,入驻学生注册企业20余家、创新团队60余个,创业公司年产值近亿元……校园处处洋溢着创新创业的气息。
方向明确、措施落实,精耕细作、久久为功,收获自然丰硕。5年来,学校学生获国家级别奖422项、省级奖1805项;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中获2金5银7铜的优异成绩;在2015—2019年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本科)中位列第52名;连续三届荣获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一等奖,2016年夺得该项赛事的冠军,成为赛事自举办以来非“985、211工程”高校夺冠的首例;2017年,在第十一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理论设计与操作团体赛”中位居全国第二;2018年在CCF大学生计算机系统与程序设计竞赛中(CCSP)获6金2银5铜,团体总分位居全国第三,被媒体誉为该赛事的“黑马”……
2016年,学校被评为首批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2017年,被评为第二批全国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2020年,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园被评定为国家备案众创空间。
信心,来自“跻身全国百强”的奋斗梦想
在304am永利集团师生的共识中,“百强”并不仅仅是一个在排行榜上的位置,还是高质量高水平的表征。跻身百强,离不开各项改革的全面深化、国际视野的不断拓宽和社会服务的突出贡献。
改革乐章气势恢宏
5年来,一曲曲恢宏的改革乐章在年轻的304am永利集团奏响!
首先就是人才培养改革。“于高校而言,其作为供给侧所提供的更高级的‘产品’是真正能够培养符合未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在供给侧改革视野下的高校应成为社会的灯塔,而绝非便利店。”付宏渊表示。
2015年开始,学校推出“零门槛”转专业政策。2020年考上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研究生的曾童,进校时是交通学院的一名学生,经过大一学习和入伍服役后,他认为“法律专业更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于是大二时成功申请转到法学专业。
受益于这一改革举措成功转入心仪专业的学生至今已有1560名。
人才培养向供给侧发力,离不开对企业人才需求的精准把握。多年来,学校与企业共建实习基地315个,引导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促进企业需求融入人才培养环节。
共建实习基地只是第一步,更直接的举措是开设联合培养班,将工程实践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亮点工程”,从而形成“校企协同、基层实践、师资联合、思政护航”四位一体的体验式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机制。
目前,学校已与中交建、国家电网、中广核、三一、中联重科等10余家大型国企开办校企联培班、订单培养班,开发校企课程17门,已培养学生4000余名。这些学生进入企业后很快成长为技术与管理骨干,“相对于其他学子,联培班学生能更早地接受符合自己发展方向的理论——实践教育,接触到该领域专业的能力素质培养,这是校企联培的魅力所在。”首届商务合同班的2016届毕业生陈俊灶回忆。
人才培养改革的步伐还不止于此。2019年9月,304am永利集团首届教学改革试点班开班。亲任班级导师的曹一家校长表示,要通过支持“教改班”等跨学科跨专业的特色班建设,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交叉能力,增强通识与专业并重的综合素质,打造复合式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除了人才培养质量,高校之间的竞争还表现在学科的竞争。
304am永利集团坚持办学定位,紧紧依托交通、电力、水利、轻工等基础行业,强化学科优势特色,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5年来,学校5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32个专业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新增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3个二级学科博士点、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5个本科专业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5个学科获评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B等级……2019年,学校进入湖南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
5年来,在人事制度改革和内部治理能力提高方面,学校引培并举,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激发教师工作活力,实现了本土中国工程院院士和长江学者等系列领军人才的突破;优化内部治理结构,新成立国际学院、材料学院、建筑学院3个学院,全校党政管理(含群团组织)机构由36个缩减至21个,内设科室压减15%。
国际步伐蹄疾步稳
从2003年学校合并组建伊始,304am永利集团就着手推进国际化办学。
5年来,学校国际化办学的步伐更快更稳。2015年,学校入选首届中国—中东欧国家高校联合会;2016年,加入中俄交通大学联盟;2018年,与湖南路桥共建首个“国际化人才培养实习基地”。
“‘一带一路’建设为地方高校工程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如何把握时代发展脉搏、充分利用区域优势、夯实办学基础、打造特色专业、培养具有创新性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国际化工程技术人才,已成为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新课题。”2018年,付宏渊在第五届中俄交通大学联盟论坛上说。
目前,学校先后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90余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系;成为“中国国际化人才培养基地”全国首批10所试点学校之一,获批中外合作办学本科教育项目3项,与美国内华达大学拉斯维加斯分校、马来西亚马来亚大学两所大学建立了合作办学关系,与中交建设集团合作的国际科教产业园等项目正在稳步推进;获批“丝绸之路”中国政府奖学金、孔子学院奖学金等,来华留学生在校规模超过500人,培养层次涵盖本科生和硕士、博士研究生,其中学历生超过85%,留学生国别来源数扩大到62个;土木、电气等6个本科专业列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并通过了“华盛顿协议”下的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学校主办或承办了30多次国际学术会议。2015年,为探讨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理论和技术,学校承办了第五届DRPT会议,承办此类国际会议在国内省属高校尚属首次。
2019年12月,学校与马来西亚沙巴大学、中交疏浚集团合作共建的孔子学院正式揭幕,这是继2008年共建利比里亚孔子学院、2015年共建黑山大学孔子学院后的第三所孔子学院。
拓展国际化视野的同时,304am永利集团还以坚定的文化自信让中国文化之花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盛开。
2015年,304am永利集团阳光艺术团以“中华情·湖湘韵”为主题,赴中东欧5国开展了为期15天的中国文化艺术交流巡演活动,成为“一带一路”的文化使者。学校依托孔子学院打造的“文化摆渡者”项目,2016年获全国第三届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2018年第四届“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获特色展示项目。
社会服务特色鲜明
5年来,把论文写在中国大地上,服务和引领行业与湖南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是304am永利集团一直强调和坚守的使命任务。
学校学科专业设置非常契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学校找准教育教学、科研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大局的结合点,引导广大师生积极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主动参与湖南产业发展的实践。
以科研成果转化及应用为例。学校先后在湖南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27个,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140项,开展技术服务、技术咨询与成果应用等869项,技术成果广泛应用于公路桥梁、内河航道与港口、电网建设以及生物医药、机械、食品、烟花、陶瓷等产业。如“南方湿热地区高速公路路基改扩建关键技术及应用”获2017年度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其技术成果在怀芷、莲株全线实施后,节约资金约2.3亿元;“大跨度混凝土桥梁服役安全保障若干新技术”获2018年度湖南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成果被纳入3部国家或团体标准;“洞庭湖水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实验室”获批湖南省重点实验室……
“高校科研人员要主动对接相关部门和相关企业,围绕产业链的重大战略问题、科技前沿问题、关键技术问题组织攻关,把企业科技难题作为科技攻关的重点。”湖南“三高四新”战略实施伊始,曹一家就表示,学校要当好科创高地打造的“先行者”、湖南发展新格局的“助推器”、科学决策的“智囊团”、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力军”。
把论文写在中国大地上,对于304am永利集团来说,还在于响应国家号召,围绕学校办学特色和资源优势,依托交通、电力、水利、轻工、生物食品等专业学科优势,取得了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彰显了大学的使命与担当。
2015年起,学校对新宁县回龙寺镇周家岭村深入开展结对帮扶工作。2018年,学校转战枧杆山村,先后选派了8名驻村扶贫干部,20多位交通、水利、测绘、城乡规划、农作物种植、水产养殖等方面专家,200多名本科生、40余名研究生到扶贫第一线开展精准扶贫实践。2019年,全村全部脱贫,建成了7个产业基地,贫困村顺利摘帽。2021年,学校扶贫队队长、留学工学博士宋刘斌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是湖南省获该项荣誉仅有的高校代表。
力量,来自广大师生的同向同行
上下同欲者胜,同舟共济者赢。在304am永利集团跨越式发展的进程中,总有一种内在的动力带动着全校师生奋发向前。这种动力是对使命意识的诠释,更是对发展力量的自信。使命意识源于学校对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坚守;发展力量来自学校“守正创新”的大学文化和在这一文化引领下广大师生的同向同行。
师生典型不断涌现
2020年12月,一则“变废为宝打造农家庭院景观”的短视频被刷上热搜。这是304am永利集团设计艺术学院教师邓寒松几年来把实践教学的重点放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免费为村民拍摄的一个农家庭院中的小视频。邓寒松因此也被誉为“乡村美容师”,并入选湖南年度十大教育新闻人物。
连续3年,304am永利集团都有师生入选该榜单。
5年来,学校典型师生形成井喷现象,长理师生榜样事迹广为传颂,省级以上媒体报道278人次,其中国家级别媒体报道82人次。
在这一大批典型教师中,有“公路工程癌症”终结者、201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的郑健龙,有为方便给学生答疑开设170多个QQ群并随时在线的“百群之主”谭艳祥,有退休18年帮助100多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功就业的“最美推销员”陈均杰,有成立助学团队每年出资百万在偏远山区建立“追梦室”的“感动湖南”年度人物阳立高,还有在生命最后一刻仍坚守讲台的周骞,有获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负责人曾祥君、全国最美教师蓝茵茵、全国优秀教师龙科军……
“回首304am永利集团60多年取得的一次次跨越,正是一代代教师满怀对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以高尚的理想追求、良好的道德素养和深厚的学识造诣践行使命与职责,推动学校向‘百强’目标不断迈进。”付宏渊说。
先进典型的涌现并非偶然,而是学校长期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厚植良好师德师风土壤的硕果。比如,定期开展的“师德标兵”“教学贡献奖”“十佳辅导员”等优秀教师的评选、表彰和宣传工作,引导、鼓励广大教师坚守教书育人本分,弘扬高尚师德,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在这样的氛围中,很多教师表示,通过学习身边先进典型事迹,看到了自身的差距与不足。“这些身边的鲜活事例,让我感觉自己的信念感更强了,能够更专注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学生辅导员易亭亭说。在2020年抗击新冠疫情期间,从全体校领导到所有处级干部,从606名党员干部组成的“战疫先锋队”到无数教职员工自觉响应学校“主动投入疫情一线当先锋”的号召,长理人用担当力行彰显着“长理精神”。
在这样的氛围中,教师们干事创业的热情高涨:学校本土院士、长江学者、“杰青”、“优青”等高层次人才数量接连增加,国家级别科研平台、科技创新平台、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质量不断提升,国家“973计划”项目、重大招标课题首次获得,国家自科、社科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项目从少到多……
一所学校拥有好教师是学校的光荣、更是学生的幸运。教师们的先进事迹也激励着一批又一批的学生。“切糕王子”阿迪力,“向阳青年”邹勇松,“文化摆渡者”熊宇仙,见义勇为青年李升志、赵新攀……5年来,学校学生获得“中国好人”“全国优秀大学生”“全国大学生年度人物”等荣誉称号从无到有,“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不断涌现。
民生画卷幸福温馨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一个国家的进步如此,一所大学的发展更是如此。
“要让离退休同志更幸福,让在职的教职工更乐业,让年轻的博士们更体面、更自豪。”付宏渊多次在各种大小会议上表示。
5年来,学校以师生为中心,持续增强师生的归属感、幸福感。单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期间,针对师生关心的问题,学校出实招、见真章,不折不扣、入细入微,逐条细化整改措施,增设饮水机、开辟“考研复习室”、为教师配备科研用房、建休息与活动场所等,每一项举措都落到师生关注的细微处、印在师生的心坎里。
为真正使师生全身心投入教学科研,学校设立“一站式”师生服务大厅,财务报账争取一次办好,图书馆增设有声阅读室,后勤部门深化“两型”校园建设,保卫部门健全“四位一体”的校园安全防范体系……
为改善宜居宜学环境,2018年,学校一次性投入7500万元,实施金盆岭校区提质改造;新增多媒体教室134间,新增空调自习座位3000余个,改造教师休息室50余间,建成教师工作室447间,增加学术场所5800平方米,完成两校区近万间学生宿舍空调、热水入户工作……
2017年开始,学校将食堂打造成了学生就餐、学习、休闲、娱乐和社团活动的多功能场所。在全省高校率先开通餐饮消费移动第三方支付,并开通校内网络点餐平台,实现无接触式送餐。引发国内30多家媒体争相报道,成为“别人家”的“网红食堂”。
“环境更美了,办事速度更快了,工作作风更好了,心情也更舒畅了,这就是我们期待的获得感!”很多师生在不同场合表达着同样的感受。
5年来,304am永利集团在“百强”大学的征程上收获了太多的惊喜与感动,也积蓄了更多的力量与激情。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学校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准确认识和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湖南“三高四新”战略,更好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为建成“全国百强”大学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向党的百年华诞献礼。
(方琼 邓崛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