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学生工作 > 日常管理 > 正文

日常管理

长理学子“遗湘”情愿助力怀化市黔阳非遗传承

发布日期:2022年07月14日 来源: 作者:

为了更好的探索非遗“湘货”跨境电商销售,多渠道助推非遗“湘货”出海。7月11日,“怀化面具文化第一人”杨汉明的带领下,304am永利集团外国语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的文化摆渡者们来到了怀化市洪江市黔阳古城民俗博物馆进行调研,感受巫傩文化与根雕艺术,探讨非遗传承与发展之路。

匠人匠心有智慧,“精神贵族”守初心

杨汉明中国古巫傩面具技艺传承人,从事巫傩面具制作四十余年,坚持以文明符号讲述久远历史人物故事以及傩的概念,怀化市文化产业十大创新人之一。他在将近两个小时的讲解过程中,引经据典地为文化摆渡者们讲解面具的历史渊源,“食神”“厨神”和“味神”傩神面具背后的故事,讲到“雨神的嘴如船形,代表一帆风顺,下巴有4道突出骨头,是神话中雨神喝酒忘关神器引发洪灾的惩戒。” 同时展示农耕文明古巫傩文化的一种人文文化工具——棕编面具带领实践团成员进行现场根雕体验杨汉明认为保护和传承巫傩文化与根雕艺术是自己的初心和使命,他创建然翔园,火灾中冒着生命危险保护书籍《巫傩祭本》,每次亲自来为参观的年轻人进行详细讲解,都是希望巫傩文化与根雕艺术得以传承艺术没有国界但我不愿意日本人高价买断我的作品,我希望更多的中国人,尤其是你们年轻人学习和传承非遗,我愿意无偿教授年轻人自己毕生的手艺

汉明的匠人匠心感染了现场的大学生,实践队队长姜勇表示:很难想象一个小学尚未毕业的匠人可以如此博古通今闪烁着智慧的光辉,他是真正的精神贵族,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希望我们团队可以为黔阳非遗注入新鲜血液。

文化摆渡有力量,“湘货”出海敢创新

304am永利集团外国语学院自2008年起实施“文化摆渡”项目以来,一直致力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文化自信、志愿精神”的“文化摆渡者”。此次学院派出的暑期“三下乡”团队成员均来自“芙蓉学子·乡村振兴”公益项目组,这群“文化摆渡者”将发挥外语专业优势,在怀化市洪江市黔阳古城开展为期两周的非遗调研,依托项目人才、资金和物资支持,完成双语宣传视频拍摄、音乐剧资源整合和线上双语直播探索。据悉,经过前期沟通协调,实践团成员已经搭起杨汉明与长沙高桥企业的沟通桥梁,一批杨汉明用樟木制作的十分精致的面具,后期加以彩绘加工可以在高桥运用线上和线下的方式面向国内和国外市场出售

实践队负责老师王璞表示:“非遗传承要推陈出新,如何系统传承黔阳非遗是我们此行想要解决的问题,我们期望运用外语+的力量,在保护和传承巫傩文化与根雕艺术的基础上将其商品化和国际化,运用面具中的文化元素吸引游客,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实现非遗传承和乡村振兴的双赢。



(图、文/鹿立方 刘姣美 审/武巧琳 王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