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才培养 > 教学动态 > 正文

教学动态

通识讲座暨人文素质大讲堂:陈怡含老师谈“当代华语电影中的创伤书写之症候透视、叙事方式与意义构建”

发布日期:2024年12月17日 来源: 作者:


12月13日19:00—21:00 ,304am永利集团“当代华语电影中的创伤书写:症候透视、叙事方式与意义构建”专题讲座在金盆岭校区9教417举行。陈怡含老师详细讲述了影像空间的记忆载体与记忆建构两个方面的知识点与紧密联系。

讲座伊始,陈怡含老师与同学们积极互动,问同学们何为记忆,何为历史,记忆与历史又有什么区别?后借用阿斯曼夫妇的观点强调:我们需要在不将历史与记忆对立的基础上,重新看待二者的关系,并且着重将关注点转向经验记忆和个体记忆在历史场域中的功能。

然后,陈怡含老师通过“如何将记忆留存”的问题引出“电影作为展演记忆的新媒介形式”的观念。她认为电影作为一种艺术表现方式,并非是纪录片式的试图直接再现历史,其从个体携带的鲜活的生命体验和经验记忆中体现历史,构成电影的摄影、画面、节奏等因素会迂回理解和呈现历史,借用具有典型时代特色的物质加固记忆空间,竭力扩宽和转化想象中的公共空间,使其带有一种历史感和符码性质

接着,陈怡含老师通过具体的电影《九龙城寨之围城》来分析城寨影像空间的记忆建构,透过九龙城寨这一微不起眼的“小人物聚集地”,我们看到这一空间构成以及空间内外发生的林林总总,与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历史进程高度一致,个体与全局联系紧密。

陈怡含老师还兴致勃勃地提到香港导演们的“城寨情怀”,他们借助影像媒介,以虚构和想象的方式来讲述城寨的故事,复现和延展九龙城寨中蕴含的时代经验和集体记忆,使九龙城寨逐渐衍变成富含文化符号意义上的记忆之地。

讲座最后,陈老师总结:透过《九龙城寨之围城》,她看到了香港导演们的新的书写尝试,香港电影需要为香港人的身份认同和记忆构建越出个体的焦虑,进入到更广阔的社会之中,对于香港的书写做出具有“历史”意义的总结。对于将香港身份与中国身份进行接合的叙述,则需要更进一步的思考。此次讲座为学生们理解香港华语电影打开了新的视角,拓宽了学生们的文娱思考广度与深度。(图/文 易雯 一审/李梦成 二审/侯承相  三审/刘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