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通字〔2022〕29号
关于2022届毕业设计(论文)后期工作安排的通知
2022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已进入后期阶段,为进一步做好本届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认真做好毕业论文检测和答辩资格审查
1.论文查重检测。所有毕业论文在答辩前必须通过检测,提供两次检测机会,使用“大学生论文检测系统”进行检测,学院组织,指导教师把关。并于6月3日前完成。毕业设计类是否采用检测的方式,或采取其他方式鉴定学术不端行为,由学院根据该专业毕业设计成果的特点,严格把控。
2.论文检测结果处理。“大学生论文检测系统”只是对本科生毕业论文学术不端行为的检测提供技术支持,其系统的检测结果只能作为初步认定,是否有抄袭行为,学院毕业论文(设计)领导小组应组织专家小组进行鉴定,并作出结论。具体检测结果认定与处理方法见下表1:
表1:本科生毕业论文检测结果认定及处理
结果类别 |
检测结果 |
性质初步认定 |
处理 |
A |
理工科R≤30% 文科R≤40% |
通过检测 |
是否修改由指导教师或学生自定。 |
B |
理工科 30﹪<R≤50﹪ 文科 40﹪<R≤60﹪ |
疑似有抄袭行为 |
修改后复检,复检通过后参加缓答辩; 复检仍未通过,学院确定3人专家组进行鉴定,根据认定结果作出:论文修改后答辩或取消答辩资格,成绩计“不及格”,一年内重修毕业论文(设计)。 |
C |
理工科 R>50﹪ 文科R>60﹪ |
疑似有严重抄袭 行为 |
学院确定3人专家组进行鉴定。(1) 如确认毕业论文不存在严重抄袭行为,按B类处理。(2)如确认毕业论文存在严重抄袭行为,专家组写出鉴定报告,学院签署意见后,报校教务处备案,同时取消答辩资格,成绩计“不及格”,学生需在一年内重修毕业论文(设计)。 |
注:1.R为文字复制比,是指被检测论文与非本人学术成果的文字重合字数占全文的百分比。
2. 第一次系统检测结果未通过的,不得评为优秀。
表中检测结果复制比认定与处理是学校毕业论文检测通过的最低标准,各学院可根据专业评价要求,制定检测标准。
3.论文检测认定通过和答辩资格审查后,学生方可参加答辩。
二、认真做好答辩工作
1.精心安排。6月3日前各学院报送答辩委员会、答辩小组名单(含职称),答辩程序,时间、地点等日程安排表,以及分专业的质量普查安排表。
2.组织答辩。
6月8日~16日学院组织并完成答辩,
(1)营造答辩气氛。各学院答辩场地应悬挂答辩横幅、张贴答辩程序等。
(2)答辩要求。每个答辩小组的成员不少于4人(含秘书一人)。答辩小组组长宣布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开始,宣读答辩小组成员名单;每个学生答辩时间为30分钟左右,其中答辩学生陈述时间不少于15分钟;答辩小组老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的时间为15分钟左右。对每个学生的提问一般不少于3个。答辩小组秘书做好答辩记录,答辩小组应公平、公正、实事求是地评出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答辩成绩。
3.答辩过程检查。学院要做好答辩巡视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同时学校将组织专项检查。
4.成绩报送。各学院务必于6月18日23:00前完成毕业设计(论文)成绩网上报送。
5.缓答辩。不具备答辩条件或暂没有完成任务的学生,可申请缓答辩,指导教师要加强对缓答辩学生的指导。申请缓答辩的学生,原则上不评优。在认定毕业设计(论文)材料符合答辩要求后,学院在6月29—30日组织缓答辩,完成缓答辩学生成绩网上报送。缓答辩仍不合格者,可在一年内申请重修。
三、毕业设计(论文)文档规范工作
1.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文档规范格式按《2022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手册》中,《304am永利集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及《304am永利集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样张》的要求打印和装订成册,封面颜色为白色。
2.毕业设计(论文)各项文档、材料装订时应使用胶装,不得使用夹杆文件夹、鱼尾夹等活动夹。不得有散页、缺页、倒装、漏装,页码混乱、内容要素不全,或未按要求打印、学院专业名称不全或错误等现象。
3.毕业设计(论文)资料袋中包括以下材料:成绩评定书一本;设计(论文)正稿一本;需单独装订的图纸(设计类)按标准装订成一本;经、管、文法类专业需提交修改稿一本,修改稿需在文本封面标注“修改稿”字样。
4.毕业设计(论文)各项文档、材料(含电子文档)由指导教师负责查收,确认无误后上交学院。学院和指导教师对上交材料的质量负责。
学生提交的毕业设计(论文)需制成电子文档(word文档、PDF文档均须提交),由学院统一按专业收录保存。
四、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质量普查
1.学院普查。答辩结束后安排不少于一天进行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普查与整改,普查方式由学院自定。要求各学院重视毕业设计(论文)普查工作,以专业系为单位,分专业集中开展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普查工作,发现问题及时要求学生整改。
2.普查内容包括:题目在各种材料、表格中的一致性(特别是换题学生)。任务书,开题报告、外文翻译、设计(论文)文本(包括中英文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致谢、附录)等,设计说明书与图纸(或图表)质量、文字表达,条理性与逻辑性等,教师评阅意见与签名,答辩评价与签名,评语与成绩的吻合性,设计(论文)质量与成绩评定的准确度等。
五、校级优秀毕业设计(论文)推荐工作
1.优秀毕业设计(论文)标准(必要条件):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及解决复杂(专业)问题的能力。选题科学,符合本专业培养目标要求;能够较好地体现本专业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综合应用;毕业设计(论文)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或具有一定的学术水平和独到见解,或具有一定的实用(参考)价值,成果突出;毕业设计(论文)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自一人完成的,且格式规范,一次通过检测,符合要求。
2.推荐名额。各学院推选比例一般不超过当届毕业生人数的2%。具体名额见附表(2022届本科生校级优秀毕业设计(论文)推荐指标)。
3.推荐程序。由指导教师推荐,通过检测系统检测,学院答辩委员会答辩评审,学院审定后报教务处。
4.材料报送。各学院6月17日前提交《304am永利集团优秀毕业设计(论文)推荐表》以及《304am永利集团优秀毕业设计(论文)推荐汇总表》(电子表)(格式在教务处表格下载专区/实践教学管理区下载),学生姓名、题目、指导教师(含辅导教师)须核定无误。
6月25日前,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将推荐的优秀毕业设计(论文)缩写成3000-5000字,并加创新体现阐述(见缩写稿参考模板)。教师指导最终审核并在缩写稿上签字,将缩写稿以及缩写稿的电子(word)文档一同交学院教务办,由教务办汇总后交教务处实践科。
六、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总结
2022年《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一览表》及《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总结分析报告》已有部分修改,请各学院按新版要求填报提交。
7月12日前学院提交新版《2022届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一览表》电子版和新版各《专业2022届毕业设计(论文)总结分析报告》(纸质及电子版)。(格式见教务处主页/下载中心/教师下载区)交教务处实践科。
七、毕业设计(论文)文档归档工作
各学院要按照学校规定,将毕业设计(论文)及相关资料及时归档。要求学生按规定将毕业设计(论文)成果资料装袋(统一使用专用袋),指导教师应对学生提交的最终成果材料进行审核检查,学院应及时将毕业设计(论文)成绩合格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纸质资料及电子文档清点归档(电子文档分专业提交图书馆备份),同时要求学院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电子文档。
附件一:时间节点与主要工作
附件二:2022届本科生校级优秀毕业设计(论文)推荐指标
教务处
2022年5月17日
附件一:
时间节点与主要工作
时间节点 |
工作内容 |
负责部门 |
|
第十四周 第十五周 |
6月3日前 |
使用“大学生论文检测系统”进行检测,学院完成毕业设计(论文)查重。 |
教学院、教务处 |
6月3日前 |
各学院报送学院答辩委员会名单,答辩程序,答辩日程安排表;分专业的质量普查安排表。 |
教学院、教务处 |
|
第十六周 第十七周 第十八周 |
6月8-16日 |
学院组织并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答辩。 |
教学院答辩委员会 |
6月16日前 |
各学院报送缓答辩名单、人数、缓答辩时间。 |
教学院、教务处 |
|
6月17日前 |
提交《304am永利集团优秀毕业设计(论文)推荐表》以及《304am永利集团优秀毕业设计(论文)推荐汇总表》(电子表及纸质件)。 |
教学院、教务处 |
|
6月18日23:00前(星期六) |
学院完成毕业设计(论文)成绩填报。 |
教学院、教务处 |
|
6月20日前 |
答辩结束后安排不少于一天进行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普查与整改。 |
教学院 |
|
6月23日前 |
发文并颁发校级优秀毕业设计(论文)证书。 |
教务处、教学院 |
|
6月25日前 |
提交校级优秀论文缩写稿及(Word)电子稿。 |
教学院、教务处 |
|
第十九周 第二十周 |
6月29-30日 |
各学院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缓答辩及成绩报送 |
教学院、教务处 |
7月12日前 |
学院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等材料归档。提交新版《2022届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一览表》电子版和新版各《专业2022届毕业设计(论文)总结分析报告》。 |
教学院、教务处 |
|
7月15日前 |
学院将毕业设计(论文)成绩合格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电子文档备份交图书馆。 |
教学院、图书馆 |
附件二:
2022届本科生校级优秀毕业设计(论文)推荐指标
学 院 名 称 |
校级优秀毕业设计(论文)推荐名额(篇) |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
12 |
水利工程学院 |
9 |
土木工程学院 |
11 |
汽车与机械工程学院 |
9 |
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 |
10 |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
14 |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
7 |
建筑学院 |
2 |
文新学院 |
4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14 |
数学与统计学院 |
3 |
外国语学院 |
2 |
法学院 |
2 |
设计艺术学院 |
9 |
化学化工学院 |
3 |
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
2 |
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 |
5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3 |
国际学院 |
2 |
合 计 |
1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