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生教育 -> 培养方案 -> 正文

培养方案

食品与营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发布日期:2024年12月01日 来源: 作者:

专业(领域)代码:095500

一、专业(领域)简介及研究方向

本校“食品与营养”专业涉及食品营养与健康、食品加工工程等领域,以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与湖南省“十二五”重点学科——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和生物工程学科为依托,紧密围绕食品营养健康行业领域国家和地方重大战略需求,面向行业企业工程实际,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形成了一支以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领衔、湖南省“芙蓉学者”、湖南省杰青、山东省“泰山产业领军人才”等省部级高端人才为骨干的一流师资队伍。专业建有“稻谷及副产物深加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共建),“水生资源食品加工”、“调味品发酵工程”和“预制菜”湖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细胞化学”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名贵药用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与“湘莲深加工”湖南省高校产学研基地,“粮油及副产物深加工”、“湘味餐调与预制湘菜”和“纳米技术与食品安全检测”湖南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等科研教学平台13个。本硕士点涵盖“食品加工工程”和“食品营养与健康”两个专业领域,下设“区域特色食品加工”、“粮油工程”、“食品功能因子挖掘与制造”和“农产品营养与安全分析”四个特色科学研究方向,直接服务于国家和地方居民大健康产业,形成了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的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为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了重要支撑。

二、培养目标

本领域是与功能食品原料生产、食品加工与制造、食品质量安全控制与监管、营养与健康食品开发等领域任职资格紧密关联的专业学位,目标是培养具有高度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根植家国情怀和敬业精神,具有食品科学、食品加工及食品营养的基础理论、实践技能和业务管理能力,了解学科前沿、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熟悉解决本领域产业问题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具备解决产业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具体培养要求如下:

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较强的事业心和团队协作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3.学生应系统掌握食品与营养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了解食品与营养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具备扎实的专业素养。

4.培养具有高度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根植家国情怀和敬业精神,具有食品科学、食品加工技术及食品营养的基础理论、实践技能和业务管理能力,了解学科前沿、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熟悉解决本领域产业问题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具备解决食品产业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5.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领域的外文科技文献与资料;

6.身心健康。

三、培养方式

1. 采用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培养方式。全日制研究生实行全脱产学习方式,非全日制研究生实行在职不脱产的学习方式,但在校学习时间累计不得少于6个月。

2. 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行双导师组指导制度。导师组由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组成,校内导师为第一责任导师,由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丰富工程经验的校内导师担任,负责制定研究生培养计划,指导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和学位工作涉及的学术内容。企业导师由工作在研发生产一线,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和研究生指导经历的企业技术专家担任,参与制定研究生培养计划,负责指导研究生的专业实践和学位工作涉及的工程实际内容。导师组共同负责研究生思想品德、学风和职业素养教育,应定期进行交流沟通,及时协商解决研究生指导过程中的具体问题。

3. 采用“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学位工作”的方式,培养环节按照“0.5+0.5+0.5+1.0+0.5”的方式安排,具体为:第一学期(0.5年)主要完成公共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学习;第二学期(0.5年)完成专业课程、选修课程学习;第三学期(0.5年)开展专业实践和学位工作选题,学位论文工作一般应与专业实践相结合;第四-五学期(1.0年)完成学位工作并取得相关成果;第六学期(0.5年)完成学位工作总结和学位申请材料准备、学位申请审核、答辩和授位。其中,第2个0.5年与第3个0.5年的安排次序可互换。学术交流和社会实践,可在学期间完成。

4. 注重研究生独立从事科学研究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建立以研究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更多采用启发式、研讨式、参与式和专题式等教学方式,重视和促进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和个性健康发展;

四、学制与学分

1. 培养方式分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一般不超过5年,其中休学创业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7年。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一般不超过6年。

2. 课程学习时间原则上为1年。学位论文研究、撰写及答辩的时间要求不少于1年。

3. 最低学分要求如下。

注:1.学生至少获得第二课堂5学分方可毕业。第二课堂学分认定见《304am永利集团研究生第二课堂学分管理办法》。

2.非全日制学生不要求修读第二课堂学分。

五、课程设置

注:1.符合下列任一免修条件的硕士研究生可申请免修免考公共课英语。

① 参加全日制英语专业本科学习并获学士学位(不含英语为第二学位者);

② TOEFL成绩85分及以上(2年内有效);

③ IELTS成绩6.5分及以上(2年内有效);

④ GRE成绩320分以上(2年内有效);

⑤ 大学英语六级考试520分及以上(2年内有效);

⑥ 通过英语专业八级考试(4年内有效)。

2.同等学力及跨学科报考的硕士生根据研究方向补修本学科本科骨干课程2门,补修课程不列入培养计划,不计学分,由导师和学院负责检查和审核。

六、必修环节及要求

1.学位论文开题,计2学分。

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进行学位论文开题,完成后研究生在系统内填写开题报告内容及开题情况等,由学院和研究生院进行审核;研究生应在第3个学期结束前完成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内容包括选题意义、文献综述、研究计划及目标、主要技术(理论)难点及拟解决方案等,并制定出具体的论文实施计划;开题报告不少于5000字,文献阅读数量应达50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所占比例为40%以上;除保密论文外,开题报告应公开进行,须邀请3~5位在相应研究领域有所建树的教师或专家参加论证并写出评语,经学院研究生考核小组研究同意、报学院学位分委员会审核后交研究生院备案;开题报告合格者计2学分。

2.专业实践,计6学分。

专业实践是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必修环节,是培养研究生熟悉相关行业领域工艺、流程、标准、相关技术和职业规范等的有效途径,是研究生结合工程实际开展学位工作选题的重要阶段,也是申请学位的必要条件。由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协商制定专业实践计划和考核要求,能够满足培养研究生工程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的需求,应包括相关领域工艺要求、操作流程、生产标准、工程规范、工程伦理、知识产权、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训练内容,并在第4学期结束前完成。

专业实践的内容应与研究生的培养方向相一致,与研究生的学位工作选题有较紧密的关联,通过专业实践,使学生明确选题方向。专业实践内容还应体现所解决工程问题的成效,包括技术或管理的难易程度和工作量。专业实践方式可采用如下几种灵活方式:由导师结合自身所承担的企事业单位科研课题,安排学生结合论文工作到现场进行专业实践;进入企事业单位,参与科研或工程项目、技术岗位锻炼以及其他形式实践等;在校内参与导师的科研、现场调研及实验研究。非全日制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可结合自身工作岗位任务开展。具有2年及以上企业工作经历的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时间应不少于6个月,不具有2年企业工作经历的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时间应不少于1年;原则上应在完成全部课程学习后方可进入专业实践阶段,特殊情况下可申请以课程学习与专业实践交替的方式进行。

不参加专业实践或未通过专业实践考核者,不得申请学位论文答辩。提交专业实践计划,撰写实践学习总结报告,实践环节完成后,填写专业实践考核表,考核合格计6学分。

3.学术活动,计2学分。

研究生在学期间应至少参加4次学术活动,非全日制研究生至少参加3次学术活动,每次学术活动要有500字左右的总结报告,简述内容并阐明自己对相关问题的学术观点或看法。

4.中期筛选。

研究生应在第4个学期结束前完成中期筛选,由学院按照《304am永利集团硕士研究生中期筛选办法》进行筛选。在筛选过程中,需从课程学习成绩、学术水平与科研能力等方面对硕士研究生进行一次全面考核,中期筛选没有达到规定要求的硕士研究生不能进行开题报告,也不能进入学位论文阶段的研究。

5.学位论文中期检查

在第5学期结束前,以研究生培养计划为依据,由本学科研究生导师组成的检查组对研究生进行学位论文中期检查,检查内容包括:学位论文工作是否按开题报告预定的内容及计划进度进行,如存在与开题报告内不相符的部分,请说明原因;已完成的研究内容及成果;目前存在的或预期可能出现的问题,拟采用的解决方案等;下一步的工作计划和研究内容;论文按时完成的可能性。

学位论文中期检查通过者准予继续进行论文研究工作,完成后研究生在系统内填写中期检查情况备查;未通过者将延长其学位论文工作时间,并推迟毕业论文答辩时间。

6.严格执行各项考核和淘汰制度

严格执行研究生开题报告、学位论文中期检查、学位论文答辩等环节的考核和淘汰制度,规范各个培养环节的时间节点要求,未达到要求不能进入答辩申请阶段,具体时间要求为从学位论文开题到答辩的时间至少1年、从学位论文中期检查到答辩的时间至少半年。

七、学位论文

参照304am永利集团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有关规定,学院根据具体情况对学位论文应达到的学术水平、工作量等提出具体要求。

应通过开展一定的应用基础研究、技术研发或改造、产品或工艺开发、调查研究等活动,独立完成研究课题,并取得一定的成果,以学位论文形式表现。食品与营养硕士专业学位论文一般为专题研究类论文,具体要求如下。

1.基本定位

食品与营养硕士的专题研究类论文应体现作者掌握本专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承担专业工作的能力。食品与营养硕士的专题研究类论文属应用研究型学位论文,应紧密结合专业实践,必须具有明确的应用价值。应针对产业具体问题或生产中的技术难题,系统运用食品与营养专业知识、相关理论和分析工具进行深入地实验研究工作,能够突破关键技术难题、研发出新产品、改进生产工艺流程或提出解决方案等,得出能够指导实践应用的成果或方案。

2.选题要求

专题研究类论文选题应来源于食品与营养相关的专业实践领域的实际问题,具有应用型、实践型的特点,能够体现食品生产全产业链和国民营养健康的实际需求。选题应鲜明具体,避免大而泛。

食品与营养硕士的专题研究类论文选题类型主要包括应用研究类、技术研发类、工艺设计类、调研报告类等。

(1)应用研究:是指直接来源于食品工程、营养实际问题或具有明确的生产背景和应用价值的课题,综合运用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开展应用性研究。

(2)技术研发:是指来源于食品生产实际的新技术及其相关的新材料、新产品、新设备的研发,还包括新的食品检测方法研发。

(3)工艺设计:是指综合运用食品工艺、营养与健康等理论、方法、专业知识与技术手段等知识,及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工艺设计、安全控制流程等。

(4)调研报告:应直接来源于食品与营养相关的专业实践领域或行业发展,应有明确的职业背景和应用价值;问题聚焦且有一定深度、代表性和可操作性。

3.内容要求

专题研究类论文应综合运用食品与营养专门知识、专业理论和科学方法,对拟解决的关键难题进行理论分析、实验研究和系统科学分析,提出解决办法,鼓励在此基础上对本专业领域知识进行提炼创新。研究内容应具有一定的难度和工作量,研究方案应清晰,研究过程应明确,采用的研究手段应具有先进性。研究工作应能够体现作者的新观点、新认识、新技术或新方法,研究结果应获得一定深度的理论认识,获得关键技术的突破,研发出具有应用价值的产品,或提出能够解决食品与营养领域实际问题的可行方案。

4.学术水平

硕士学位论文的研究成果应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或实用价值,其技术难度和先进性能反映出该研究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表明确已掌握生物与医药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备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5.创造性成果

研究工作中要有一定的新观点、新见解和新成果,鼓励创新,对已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或授权发明专利的科研成果,等同于公开发表论文的要求。

6.学位论文的格式规范

学位论文格式规范符合GB7713~87国家标准和304am永利集团统一要求,论文的图表、格式规范,文字精练,字体符合学位论文的要求。

7.学位论文的工作量

学位论文必须由研究生独立完成,合作项目应明确以本人为主完成的部分。学位论文篇幅不少于3万字(不包括目录、参考文献和致谢等内容),参考文献不少于50篇,其中外文文献所占比例不少于40%。

8.公开发表学术论文的要求

研究生本人必须以第一作者/第一发明人或者导师为第一作者/第一发明人、研究生本人为第二作者/第二发明人发表论文/授权发明专利,且第一单位/专利权人署名必须是304am永利集团,“发表论文”指已正式发表或尚未刊出但已有正式录用函的论文。满足如下条件之一者,方可达到公开发表学术论文的要求:

① 在北大中文核心收录期刊及以上公开发表与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1篇;

② 获得授权中国/国际发明专利≥1项。

9.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答辩的具体程序和要求参照304am永利集团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的有关规定执行。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一般由3至5名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正、副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组成。答辩委员会一般应有外单位的专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答辩委员会中必须有1名为外单位行业专家。答辩合格者,授予本专业硕士学位。

10.申请学位论文提前答辩的要求

学习成绩和科研情况表现特别优秀的硕士研究生,可申请提前半年毕业。满足如下条件之一者,方可申请提前毕业:

① 在校定A1及以上公开发表与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1篇;

② 获得授权国际发明专利≥1项。

发表论文应以304am永利集团为第一单位,研究生本人为第一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且研究生本人为第二作者;申请专利必须以304am永利集团为第一专利权人,研究生为第一发明人或者导师为第一发明人且研究生本人为第二发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