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学堂

您的当前位置: 匠心学堂> 正文

304am永利集团 “匠心学堂”建设实施方案

当前,世界范围内新一轮的科技和产业革命正在驱动着新经济的形成与发展,对高等工程教育的变革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不仅要求我们从战略高度创新高等工程教育的理念,还要求我们重新认识高等工程教育的本质和内在发展规律,推动高等工程教育的学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基于此,2017年,304am永利集团在汽车与机械工程学院推动实施了“三三四”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也是学校在新工科时代对工程教育改革实践的一次主动探索。

“三三四”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工程教育的多样化与个性化培养,强调提高学生适应变化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力求通过跨学科融合与交叉,推进一专多方向的培养,实现学科方向优势与人才培养特色贯通;努力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创新意识、工匠精神”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行业精英。

为深入推进“三三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促进“思想引领与专业发展、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生涯发展与心理健康,个人发展与时代进步”几个关系的理顺,探索学生工作管理新模式,拟设立304am永利集团“匠心学堂”。

具体建设方案如下:

一、建设背景

2016年12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出席了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并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我们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 21世纪的竞争,归根结底依然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质量的提高靠什么?归根结底靠教育。相比于国际高水准,中国在人才培养上的质量和速度还远远不够,习总书记才会用“更加迫切”、“更加强烈”这样的表述。面对“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好大学”这两个根本性问题,中国高等教育怎样作答?如何应对挑战与现实问题?迫切需要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一是高等教育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关系。高等教育存在的哲学基础大致归结为两类:一类以认识论为基础,趋向于把以“闲逸的好奇”精神追求知识作为目的;另一类则以政治论为基础,主要是以“社会需要”作为核心范畴来思考高等教育的目的。可以看出,前者信奉“价值理性”,后者信奉“工具理性”,两者没有高低之分,也没有是非之别。实际上,在人类社会实践过程中,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本来应该是和谐统一的,即工具理性为价值理性提供现实支撑,而价值理性为工具理性提供精神动力。然而,高等教育受到了全球工业化进程的深刻影响,陆续被卷入到经济主导一切的前提预设之下,成为了工具理性的“俘虏”。在工具理性影响下,高等教育的规模效率取得了显著的提升和优化,与此同时,高校的教育思想附着了功利化色彩,缺乏对教育的“价值理性”审视与反思,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本身被忽视。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由工具理性主导的高等教育也正遭受越来越多的质疑和批评,也迫使教育改革者再次思考高等教育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关系,这二者的关系也会进一步影响和决定“学校与学生”和“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构建。当前,我国正处于奋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进程之中。《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印发,吹响了推进高等教育强国战略的号角;新《高等教育法》的颁布,进一步明晰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进一步提出了“为谁培养人”的重大深刻命题。因此,呼应时代要求,高校培养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兼备的工程科技人才,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个人实现全面发展的需要,是中国实现和平崛起的需要,也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需要。

二是学校与学生的关系。从学校与学生的关系来看,学校的产生缘起于学习的需要,而且学习的需要又缘起于生产力发展的需要。生产力的每一次大发展都必然会带来生产关系的大变革,而生产关系的大变革又必将引发学校职能结构与规则制度的大变革,“学校的学生”与“学生的学校”便是不同历史时期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变革的具体体现。“学校的学生”反映的是一种学校本位观,折射出的关键词是“教育”和“管理”,因此,在这样一个巨大的变革时代,处处充满着变数与博弈,改革与发展的任务紧迫而艰巨,我们更要进一步强调高等教育要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学生的学校”反映的是一种学生本位观,折射出的关键词是“学习”和“服务”,突显出以人为本的个性化教育。在物质极大满足的社会,人的精神需求可能将开始主导高等教育发展变革的方向,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选择、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必将成为高等教育在新的历史时期所要面临的新挑战和新机遇。学校要思考如何通过对学校与学生的关系重构,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不断推进工程教学方法创新,尊重每一个学生个性发展需要,悉心呵护学生成长,培养学生“更加具有家国情怀、更加具备国际视野及交往能力、更加具有社会责任感、更加具备工程创造力、更加具备工程领导力、更加具备终身学习能力”,实现个人发展需要与国家发展需要的统一。

三是教师与学生的关系。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我国高等教育将面临以下一些新形势: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高校师生在知识爆炸的环境下进行教学和研究;互联网在高等教育的教与学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高等教育的类型越来越多元,生源越来越广泛,学校边界将越来越弱化;学生的个体差异越来越明显,学习方式将越来越灵活,学习者自由度将越来越高,教师因材施教难度越来越大。在此新形势下,高等教育的师生关系也将呈现以下特点:复杂性、包容性、平等性更为突出;线下交流、情感互动引发更多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教师的指导作用得以彰显;教师在学生知识建构方面的权威性更加弱化。因此,教师的角色将变得更为多元,教师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同时还要承担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者、学习方法的指导者、获取信息的导航者、系统思考的引领者并且要在学生思维能力养成、道德品质提升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我们需要思考如何重构师生关系,使之从静态的“师教生学”关系转变为动态的“共生互学”关系,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起学习共同体,促进师生个体间富有生命的交往。

基于对上述问题的解决,一部分大学纷纷开始学习欧美大学的“寄宿制”和港台大学的“书院制”,也有学校开办学堂,以期改革我国长期以来的学生教育管理体制,给学生构建一个生活、心理、学业与素质养成的事务管理与教育指导的空间,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二、建设目标

(一)融贯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学生素质培养阵地

针对汽机学院人才培养目标中的“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创新意识、工匠精神”高素质内涵,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以人文教育大讲坛和读书沙龙为载体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和国际视野;以“双创”团队建设和学科竞赛为平台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工匠精神。

(二)融贯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学生自我教育平台

以专兼职导师队伍建设促进师生互动,以朋辈辅导建设促进生生互动,以学堂公共设施建设提升师生共享的互动空间,以学堂文化标识凝聚师生精气神。通过对学生学习、生活园区的文化建设与管理,构建基于学生兴趣和自主发展的文化组织,为学生发展提供丰富的文化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提高学生参与能力,为学生健康成长、适应社会和提高文化素质创造优质文化环境和自我教育平台。使“匠心学堂”成为大学生的精神家园、文化社区和成长成才的育人基地。

三、建设内容

(一)“匠心学堂”运行模式

在学习、借鉴现有较为成熟的三种书院模式,即以北京大学元培学院为代表的精英模式、以华东师范大学孟宪成书院为代表的大众模式和以香港中文大学为代表的传统模式的基础上,考虑汽车与机械工程学院机械大类学生学科的相对单一性和四年培养的一贯性,参考香港中文大学的传统模式,为学生贴上两张标签,一张是学院的,一张是学堂的,学院的主要职责是开展“学科为本”的教学,学堂则负责提供“学生为本”的教育。学堂提供包括通识教育讲坛、读书沙龙等众多“第二课堂”活动机会,与“第一课堂”教育一同培养学生的文化品位、自信心、责任感、人际关系技巧等。

 

 

 

(二)“匠心学堂”教育体系建设


1、人文大讲坛讲座体系建设

讲座宗旨:以立德树人为使命,瞄准学院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创新思维、工匠精神”的高素质人才培养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坚持“全人教育”,塑造汽机学子“修业、敬业、乐业、精业”的精神品质。

讲座要求:

1)运用通识课程的理念,开展人文素养教育;

    2)贴近当代大学生实际,以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价值理念,提升大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具体方案:

1)讲座以学校人文教育类院系师资为依托,适当聘请国内外相关领域学者,按照文化传承、社会发展、文学艺术和学生成长四个大类每年开设30堂左右的讲座(2018年讲座题目见附件1),主要面向一、二年级,每周1-2次,定期在匠心学堂举行;

2)讲座题目及内容简介(题目、内容简介、主讲人基本情况介绍、听众要求)公开于学院网站和“汽机视界”微信公众号,由学生自由选择,听讲人数不限;

3)每次讲座两个半小时,其中保证半个小时的与学生互动;

4)系列讲座内容每年更新一次,每年的讲座内容,由主讲人修改后,结集出版。

2、生涯规划与学业启航课程体系建设

生涯规划与学业启航体系以引导学生全面认识自我,深入了解专业,增进学生生涯规划的自主意识,获得成功的职业生涯指导,实现人才的全面发展和任职匹配为目标。体系由生涯规划讲座、学业引导讲座讲座、企业开放日、团体辅导、朋辈课堂、测评与个体咨询六个部分构成。

1)生涯规划讲座

讲座主要用以指导学生客观准确地了解自我和外部工作世界,掌握生涯规划的基本理论,讲座将邀请校内具有生涯规划资质的辅导员、企业HR、知名校友主讲,逐步提升学生对生涯规划的积极性,从而进一步帮助学生形成自主规划的能力、科学定位职业发展方向,更好地规划大学生活,提升综合素养。讲座版块如表1所示:

1                   生涯规划讲座安排一览表

讲座版块

讲座内容

职业生涯规划概论

1、生涯发展基本理论

2、生涯规划教育目标体系

3、树立健康的就业观

了解自我与职业社会概述

1、准确的自我定位

2、职业生涯目标及其探索

3、职业社会概述

职业领域探索

1、职业社会的客观了解

2、职业世界的评价和认识

3、提升职业社会适应性

职业生涯决策与行动

1、生涯判断和决策能力的培养

2、求职技能指导

3、生涯目标设定与调整

素质提升

1、有效沟通

2、时间管理

3、求职礼仪

2)学业引导讲座

学业引导讲座主要通过对机械工程学科发展前沿和动态的科普性知识传授,帮助学生了解学院的5个专业以及涵盖的13个专业方向。讲座将邀请校内外知名专家教授、行业精英、知名校友主讲,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较为清晰的专业认知。讲座形式如表2所示:

 

2                 专题讲座类型、主题一览表

讲座类型

讲座主题

主讲人

专业学科类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工程机械

校内外知名专家教授

机电一体化

先进制造

工业机器人

车辆工程专业

汽车设计

汽车制造

汽车电子与新能源

汽车服务工程专业

汽车质量与供应链管理

汽车运维与评估

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

高分子材料成型

金属材料成型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

工业自动化及仪表

智能检测与控制技术

社会企业类

学术前沿与动态、科研创新、企业文化、行业发展、

行业精英

知名校友

3)企业开放日

通过企业开放日的实地考察,帮助学生了解职业环境,顺应职业环境的需要,建立对自我和环境的充分认识,实现最优的人职匹配。

4)团体辅导

通过团体辅导,提高学生的生涯规划能力,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初步确立生涯发展目标。团体规模为50人每次,主要由接受一定学时相关培训的辅导员老师担任,团体辅导流程设计如表3所示:

 

3                   生涯规划团体辅导流程设计

单元

主题

目标

研讨与练习

第一单元

我是谁——认识我自己

协助成员自我探索,了解自己的个性、价值观、兴趣、能力

1、组建团队

2、自我盾牌

3、我最喜欢的事

4、价值观探索

第二单元

行行出状元——生涯探索

通过生涯探索,了解合适自己的职业、行业及其特点

1、我所熟悉的职业

2、自我生涯状态和能力评估

3、工作选择衡量表

4、探讨人为什么要工作

第三单元

我的未来不是梦——生涯规划与初步理想

进行生涯设计、时间管理,尝试规划个人的生涯发展

1、时间馅饼

2、大学生活拼图

3、生涯初步规划表

4、结束与总结

5)朋辈课堂

利用朋辈之间沟通交流的友好性,通过朋辈课堂的形式,开展先进事迹报告会、新老生交流会、考研经验分享会、朋辈课堂答疑等活动,为学生提供朋辈之间生涯问题和学业问题的指导。

6)测评与心理咨询

采用信、效度较高的职业心理测验量表,帮助学生了解自我能力结构、个性特征、动机需求水平和职业偏好,同时运用职业测评方式评估职业观与发展,对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趋势进行类似的预测和诊断。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选用,具体情况如表4所示。在此基础上,职业咨询师、专任教师通过以一对一面谈形式,运用职业咨询、心理咨询、职业发展等方法,带领学生参与、体验、探索、分享和建构生涯成长,提供有针对性的专业的生涯规划和职业指导服务。

 

 

4                  职业心理测验量表选用一览表

序号

量表

测评对象

1

霍兰德职业兴趣量表

全院学生

2

MBIT职业性格测试

全院学生

3

艾森克人格测试

全院学生

4

心理适应性量表

全院学生

5

社会适应能力量表

全院学生

3.学生活动育人体系建设

“匠心学堂”活动育人体系聚焦新工科对提升工程科技人才的“工程创新能力与适应变化能力”的核心需求,科学设置第二课堂活动,在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创新思维、工匠精神四个维度来提升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工程创新能力、适应变化能力。

“匠心学堂”活动项目一览表

维度

活动项目

家国情怀

志愿服务活动、社会实践活动

国际视野

国际教育资源推广、国际文化交流、相关跨国企业介绍

创新思维

创新创业竞赛、CDIO试验班、创新团队培育、科技创新竞赛

工匠精神

未来工匠评选、匠心教育讲坛、体育竞技

1)匠心文化培育项目(部分简介)

围绕“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创新思维、工匠精神”的人才培养定位,以培育学生人文精神为核心,以塑造学生工匠精神、培育学生匠心文化为目标。

1)读书沙龙

开展读书沙龙活动。活动计划两周一期,围绕通识教育讲坛内容,进行阅读引导、读书分享,邀请读书导师进行现场指导。通过对读书心得、书目推荐等分享与推广,在学院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

2)汽车文化艺术节

每年5月,举办汽车文化艺术节,通过包括汽车展示、汽车知识问答、邀请湖南大学、中南大学方程式赛车队共同开展表演赛等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在学生中普及汽车文化,增强学生专业认同感与自豪感。

3)“双创”团队宣传月

每年11月,依托包括CRT方程式赛车队、飞思卡尔智能车队、HONDA本田节能车队、机器人团队等学生“双创”团队,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团队展示活动,为大一新生初步建立直观的专业意识。

4)公益志愿服务

    每年寒暑假,依托“三下乡”活动,在学生中开展公益志愿服务活动,让学生对民族、国家、社会有更深层次的了解,树立家国情怀。

2)未来工匠塑造项目(部分简介)

围绕“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创新思维、工匠精神”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为核心,以提升学生创新思维为目标,开展“双创”团队建设,CDIO实验班建设,并通过各级各类学科竞赛塑造学生的工匠品质。

1)“双创”团队建设

学院现有CRT方程式赛车队、飞思卡尔智能车队、HONDA本田节能车队、电动汽车团队、机器人团队、MW创易团队和3D打印团队在内的7个学生“双创”团队。力争在3年内,在重点支持现有团队建设的基础上,在打造3-5个团队为更多的学生提供实践平台

2)学科竞赛

依据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纳入评估体系的学科竞赛体系,结合学院学科建设实际,在重点做好包括机械创新大赛工程综合能力大赛智能车大赛等的校赛组织工作的基础上,开展系列学科竞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具体安排见下表:

序号

学科竞赛

举办时间

负责系部

对接辅导员

1

智能汽车竞赛

每年5月

测控专业

宋新

2

金相技能大赛

每年11月

材型系

周路路

3

HONDA 节能车大赛

每年5月

汽车系

易敏

4

方程式汽车大赛

每年10月

汽车系

蔡翔羽

5

机械创新设计制作竞赛

每年4月

机电系

彭琼英

6

工程综合能力训练竞赛

每年4月

机电系

李特超

3)CDIO实验班

CDIO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 ,它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 ,让学生以主动的、 实践的、 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CDIO培养大纲将工程毕业生的能力分为工程基础知识、 个人能力、 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四个层面,大纲要求以综合的培养方式使学生在这四个层面达到预定目标。

四、评价方式

“匠心学堂”为实施平台,开展“六个一”计划活动。学生参加“匠心学堂”的活动,除按学校教务处相关规定记入第二课堂学分外,在大一、大二两年内参加至少4个模块的活动,可获得由“匠心学堂”颁发的结业证书,在大二下期进行专业分流时,具有优先选择权。具体如下:

类别

模块

活动群

考核要求

A

品味一场讲座

通识教育讲座

参与讲座6场(含)以上

其它讲座

B

精读一本好书

个人

品读3本经典原著

提交3篇读书心得

书香沙龙活动

参与活动3次(含)以上

读书节活动

征文活动

其它读书类活动

C

细赏一个博物馆

参观一个博物馆或一次艺术展览

提交800字以上观展心得;或团队成果展示

D

投入一项科技活动

加入一个“双创”团队

在队1年以上,经指导老师考核合格

参加一次学科竞赛

获省级以上奖励

参加CDIO实验班学习

经选拔进入CDIO实验班

E1

乐做一回志愿者

各类志愿服务

服务时数达10小时(含)以上(包括志愿者工时、朋辈活动服务时间等)

朋辈活动

其它公益活动

E2

个人优秀表现

(如见义勇为等)

1次以上

F

用心写一篇心得

提交一份参与匠心学堂“六个一”计划的心得体会

字数2000字以上,通过学堂评审。

G

其它

其它通识类文化活动

视活动具体情况进行认定分类

注:1.“精读一本好书”书单见《“匠心学堂”百本推荐书单》;

2.其它讲座及通识类文化活动由本人提出申请,经学堂办公室认定后,可加入“六个一”计划;

五、运行保障

(一)机制保障建设

“匠心学堂”由学院进行顶层设计,各块负责人分项实施,采取“项目管理”的办法组织实施。“匠心学堂”工作贯穿于学生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以第二课堂课程和项目的形式每学期滚动开设,做到分年级、分阶段实施,学生可以根据爱好、特长、需求及专业的要求选择相关课程及项目。

建立“匠心学堂”组织实施机构。学院成立领导小组和指导小组负责各项目的工作,系部、相关办公室按工作分工具体实施各计划项目的管理工作,使该计划的实施工作纳入学院日常管理工作中。学工办统筹“匠心学堂”的落实,通过年度工作会、研讨会等各种形式,做好每年工作规划与总结,全面规划和协调安排各项目的阶段设置、整体推进,每周由主管副院长主持召开一次院务会议,确保沟通顺畅。

制定“匠心学堂”实施管理办法及各项目的组织实施细则。

实时组织“匠心学堂”评估。通过抽样调查、意见本设计、结构化调查问卷等形式,全面了解并反馈学生的接受情况,收集课程数据,进行课程改进提升。

(二)条件保障建设

充分利用工科一号楼B区4楼学院行政办公区和行健轩5栋学院学生公寓现有资源,灵活设置学堂教室、团体成长辅导室、学堂阅览室、考研自习室、休闲咖啡吧、师生互动区、宿舍生活区,为师生学习、交流提供便利空间,建立独具特色的“匠心之家”。依托学院官网和“汽机视界”、“心海扬帆”官微等新媒体资源打造“匠心学堂”网络空间,为师生交流提供专属空间。

1. 利用学院多功能报告厅设立“匠心学堂”第一教室,主要承担新生导学课、生涯规划课和文化大讲堂等的教学和讲座任务。(满足120人的选修)

2. 改造工科一号楼B区411教室,建设团体成长辅导室设立“匠心学堂”第二教室,主要承担对学生的学业困惑、生涯困惑和人际交往困惑的团体辅导任务。(满足40人的选修)

3. 改造工科一号楼B区412A教室,建设大学生学习方法指导中心设立“匠心学堂”第三教室,主要承担研讨课程教学、学堂阅览室任务。(满足80人的选修)

4. 改造工科一号楼B区409教室,建设“匠心学堂”自习室设立匠心学堂第四教室,主要承担考研自习室任务。(满足100人的自习)

5. 改造行健轩5栋学生活动室设立“匠心学堂”第五教室,主要承担朋辈课堂、读书沙龙和班团会议任务。(满足40人的选修)

6. 升级工科一号楼B区4楼师生互动平台区域,建设休闲咖啡吧,主要承担师生交流互动任务。(满足20人交流)

7. 利用工科一号楼B区412B学院现有个体成长辅导室,主要承担对学生的学业困惑、生涯困惑和人际交往困惑的个体辅导任务。(满足个体咨询)

8. 改版学院官网和官微,实现通识教育课程选修团体辅导和个体辅导的网络预约功能

(三)队伍保障建设

“匠心学堂”导师由:专业教师、学生辅导员(GCDF全球生涯规划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优秀学生个人及团队、企业HR、优秀校友等组成,根据学生需求配合相应导师,开展特色化学生指导。督促导师重视对“匠心学堂”课程价值、教师背景、授课成果等宣传推广,使学生了解并喜爱“匠心学堂”。

1. 专职辅导员

学院学工办与“匠心学堂”办公室合署办公,现有辅导员在学堂工作中重点关注学生的生涯规划和职业选择,重点做好生涯规划课程教学、团体辅导和个体咨询工作。同时,为协助学院各系完成好大二下期的专业分流,将辅导员分配至各系,在配合各系做好专业教育的同时,协助各系承担机械创新大赛、工程综合能力大赛、智能车大赛等的校赛组织工作,帮助学生树立专业观念。

2. 兼职辅导员(朋辈导师)

兼职辅导员(朋辈导师由学生担任,促进生生互动。按三种模式设置,一是依托学生党员队伍和干部队伍和现有下班党员、下班团干平台设立“生涯”朋辈导师,旨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二是依托学业成绩优秀群体设立“学业”朋辈导师,利用行健轩5栋学生活动室(“匠心学堂”第四教室)开展朋辈课后答疑等活动,旨在帮助后进同学共同提高学业成绩;三是依托学院各“双创”团队设立“科创”朋辈导师,旨在促进学生一起相互帮助,动手实践,分享信息、观念或行为技能,在合作与交流中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3. 专任教师导师

从各系选拔一定数量的专任教师担任学堂导师,主要承担以下三项工作:一是组建“双创”团队,通过团队培养学生的专业思想和创新思维;二是承担学生有关学业困惑的团体辅导和个体咨询任务,为学生最终合理选择专业和课程模块提供指导;三是在由外院教师承担的通识教育课程第一堂课程开课时承担教师引荐和该课程在后续专业课程中的作用讲解工作。

4. 校内兼职导师

从校内具有深厚人文素养的教师中聘请一定数量的兼职导师主要承担文化大讲堂的人文讲座工作

5. 校外兼职导师(优秀校友、企业HR

从优秀校友和企业HR中聘请一定数量的兼职导师主要承担文化大讲堂的企业文化生涯发展等的讲座工作

六、预期效果

学生方面:激发学生学习源动力,提升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加合理,实践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提供有效的途径解决学生面临的问题,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教师方面: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引导,促进教师增强教学主动性;有效提升课程的趣味性,丰富教师教学内容;对课程实时评判,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专业方面:提升专业实践的实效性,校企联合培养机制更畅通;更容易形成学生科研创新团队,提高学生对专业的认知。


  • 附件【附件1.docx】已下载

匠心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