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念探索

您的当前位置: 理念探索> 正文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助推人才培养质量提高

在湖南省首届高校机械工程学科院长论坛上的交流发言

 

尽管是2013年和2014年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机械类专业认证分委会才先后受理了我们学院的机制专业与车辆工程专业的认证申请,其实我们从2011年起就开始了认证申请工作,这三年来学院老师身上发生的一些变化让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意义与作用,今天我就借此机会与各位分享一下这方面的体会,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我的发言题目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助推人才培养质量提高。

一、本科人才培养面临问题与挑战

我们学院设有机电工程系、汽车工程系、测控技术与仪器系、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系、机械设计系、实验中心与工程训练中心,设有质量可靠性与维修、智能交通与车路协同等4个校级研究所,有教职员工115人,十二五期间,我们在国家基金项目的获得上进步比较快,77位专任教师中有28人主持过国家级项目36项,其中有27项是十二五期间获得的。学科平台方面,学院有1个二级学科博士点、7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1个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和1个湖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教学平台有:湖南省机械工程创新训练中心、湖南省汽车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湖南省汽车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湖南省优秀示范实习基地。学院开设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汽车服务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材料成型与控制5个本科专业,有学生1960人。

学院成立了大学生学习指导中心加强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依托机械工程训练中心设有大学生F1方程式赛车队、飞思卡尔智能车队、本田节能赛车队、智慧型电动汽车队等4只长驻学生科技创新团队,成立了机器人学生创新团队和以学习TRIZ理论为主体的“一团队”,指导老师开设了全校选修课程《TRIZ创新发明理论》。学院5个专业近几年的就业率均在95%以上,学院推出的“切糕王子”(实践项目)获得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全国排名第6,项目负责人阿迪力和指导老师艾楚君还受到刘延东副总理的亲切接见。以上就是我们学院的基本情况介绍,欢迎各位领导专家到304am永利集团汽车与机械工程学院指导工作!

今年出现了很多热词:一带一路、工业4.0、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新常态,这些热词都试图让我们的强国梦更加清晰,但是它们,究竟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变化,我们又要为它们作些什么准备?从数据统计来看,中国已然是一个制造大国,但是中国制造业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克服人口红利消失、劳动力减少,高水平人才匮乏等突出问题,需要应对发达国家与东盟、印度和拉美等拥有更低的劳动力和资源成本国家的双重挤压,今年的毕业生就业状况就已经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丝丝寒意。在这个背景下,今年5月提出的中国制造2025尽管为机械工程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战略机会,但如何将中国制造变为中国创造,如何使制造大国成为制造强国,人才培养显然是其中的关键。

当然,互联网+制造也给人才培养带来“新”要求,这个“新”只所以打引号,是因为这是要求并不完全新,只是显得更加重要。它需要我们从传统思维过渡到开放、自组织、去中心化的互联网思维,它需要我们跨领域、多学科交叉去实现科研创新与人才培养。从谷哥、百度、腾迅等IT企业与汽车厂商纷纷合作开发自动驾驶汽车,就可以看出,仅仅在这一个研究领域,就已经突破了机械、车辆、交通、计算机、通信、控制、电气、电子等学科的界限。诸如此类的问题如何应对?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

其次,互联网+教育也给人才培养带来“新”思考,大学中的知识传授也许可以找到代替方式,我们需要尽力推动师生之间的交流,为教师角色的转变作好准备。有学者认为,学校对学生的培养90% 在课堂外,但是在大学里。这就提醒我们需要考虑如何更好地发挥隐性课程作用?现在很多学校基于课时工作量的考核方式值得我们反思?有时甚至是一种误导,给教师积极性的发挥带来挑战。教师成为导师应该是方向,研讨式教学将会是主流。

现实情况是,在人才培养方面,从社会、学校、教师到学生都有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在各个学校都普遍存在,只是或多或少,或轻或或重。今年上半年,我们学校处级干部培训班期间请南京大学副校长谈哲敏教授来学校做了一次辅导报告,我在他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改编,与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一是传统教育方式面临挑战。表现在:1、大数据时代,知识或者说信息“爆炸”,学科发展趋于融合:我们要注重知识的交叉、复合,更要强调能力与素质的培养;2、信息技术发展引起学习方式的转变:我们要让学生从接受式变为主动式、探究式、研究性学习;3、就业导向严重,导致毕业生抗噪声能力差:我们的课程体系应该设计得更普适、宽口径,重基础——使其更具有稳健性(鲁棒性),使学生更容易适应不同行业、不同单位、不同岗位需要。

二是大学本科教育面临普遍性问题培养模式单一:过度专业化倾向,就业导向需要关注;教学方法单一:老师在课堂上总是知识讲授为主,能力培养不足;高水平教师在本科教学中投入不足,科研促进本科教学不够;教学管理僵化: “一刀切”现象;教学改革重形式、轻实质,出现“教的不改,改的不教”;大学生普遍缺失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

三是学校和教师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体现在失衡、失职、失范、失训、失规、失爱6个方面。失衡:科研第一、教学第二;研究生教学第一、本科生教学第二;失职:对本科教学投入不足;学生究竟能从课程中学到什么?失范:不重视基本教学规范、随意性大,部分教师“讨好”学生,课程分数严重注水;失训:扩招后教学工作量的增大导致青年教师缺少严格的助教训练环节,中青年教师教学水平亟待提高,工程实践能力欠缺;失规:教师晋升中教学参考量小、教授上课量少;失爱:学校陷入“数字化泥沼”(项目、论文、专利),教师与学生交流不够、关爱不够;

四是大学生也存在一些普遍性问题。体现在“学非所爱”,兴趣没有激发,产生厌学情绪,职业取向迷茫;学习缺乏动力、积极性低、两极分化情况严重;学不好、学不进,在无关紧要的事情上浪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大学几年宝贵的时光没有用在“刀刃”上;考试舞弊现象较为普遍,学生学术诚信问题较为严重;缺乏独立思考、没养成“自主学习”习惯、自控能力差,“管不住自己”或“管不好自己”;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怎么办?人才培养质量如何提高,路在何方?我们得考虑如何适应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要求?如何主动适应制造业转型升级要求?如何主动贴近行业企业人才需求?如何适应“工业4.0”时代的到来?如何适应中国的“两化融合”要求?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我们需要构建人才培养质量工程。质量工程的重点在哪里?就要看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的纠错代价。大致来说,我们认为,设计:研发:制造:使用阶段的纠错代价相差为 1:10:100:1000的数量级。我们需要把问题解决于萌芽状态à关注上游活动(“设计与研发”--课程体系设计与培养计划制定等)à做好这个“上游活动”要走出去,请进来,要强调毕业生就业单位的参与,实施成果导向的教育。另一个“上游”是一年级;“下游”是四年级à做好这个“上游活动”要注意“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学生的学习源动力;解决大学生一年级问题是重点;四年级则要注重与企业相结合。如果我们仅对课堂教学过程和输出(考试)进行控制,作用非常有限;因为课堂教学是“制造”阶段,与设计是100比1的关系;考试是“质检”—太晚(答辩时发现很多问题,已无能为力),所以专业要根据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对课程体系进行持续改进。知识也有生命周期,基础课的成熟期长,专业课的成熟期短,因此我们要宽口径,厚基础,要强调终身学习。质量反比于变动性——变动性越大,质量越差,强调课程水平/质量、学生学习效果的差异要尽可能小,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一切为了学生。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标注红色的关键词是与工程教育认证的关注点相允合的。

我想在座各位都会深刻地体会到,学院的惯性势力是很大的,特别是人才培养方面要做些改革与改变是非常困难的。只有找到国际先进参考标准,我们的工作才有可能推动,包括它可以帮助建立质保体系;对照标准找差距;帮助教师明确职责;证明毕业生具备从事工程师相关能力;为毕业生申请国际工程师资格创造可能;帮助吸引优秀生源。综合来说,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可能是这个阶段的可供选择的手段,这三年我们学院的一些实践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如何助推人才培养质量提高

从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机械类专业认证委员会的网站上查到。全国高校共认证了机制专业34个,车辆工程专业4个。湖南高校共认证5个机械类专业—湖南大学:机制2011、车辆2013  304am永利集团:机制2013、车辆2014  湘潭大学:机制2015,应该来说,我们在这方面获得了一点先机,在此也感谢认证委员会给了我们机会和多个环节对我们工作的指导与帮助。

1、专业认证最直接的作用是促进了学校对专业建设的投入2013年我们学院机制专业的认证推动了车辆专业老师认识的提高,2014年我们又马上开展了车辆工程专业的认证。总的来说,这二次专业认证都暴露了我们这一类院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实践教学成为问题焦点。比如2013年机制专业认证除了提出未独立开设化学课外,还提出了1、机原机设专业基础课实验学时偏少;2、工程训练中心实践环节台套数偏少;3、在机械制造类企业实习的深度不够。 2014年车辆专业认证也提出了1、工程训练中心等实践实验环节的台套数偏少;2、汽车理论课程开出的实验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实际上短期内也没有办法得到根本解决,因而开放的虚实结合实验教学新模式成为解决问题的必然选择,也促使学校今年支持申报建设了湖南省汽车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从工程训练中心方面,学校已计划投入机械工程训练中心5000万元建设资金,这些资金安排都已到位,我们将按照工业认知平台、基础训练平台、专业训练平台、综合训练平台与创新训练平台构建纵向递进式,五层次训练体系,为全校学生创建“创客空间”,并结合中国制造2025战略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提高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训练的层次。

2、专业认证巩固了学院“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学科、专业、课程是三位一体的关系,国家需求与社会需要决定了专业的培养目标,同时也会产生学科团队的科研项目需求,当这二者相吻合时,学科团队通过科研创造的知识就很容易转化为教学内容,毕业后的校友也就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科团队的产学研合作,学科与专业就能得到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如图中所示:国家需求与社会需要会细分成很多个行业领域,假设我们的毕业生和科研人员都聚焦在目标行业领域,则目标行业领域越集中,科研项目的研究成果转化成教学内容就越多,我们的学科专业特色就越鲜明。

大学主要通过二种方式建立其声誉,一是通过科学研究建立起它在学术界和知识界的声誉,二是通过本科教育,在公共领域赢得更广泛的赞誉,大学存在的价值在于学生。华科的朱九思校长提出科研要走在教学的前面,就是认为科研是源,教学是流。因此,按照学科、专业、课程三位一体的关系,我们学院在积极推动落实科研与教学的协同,使得高水平的科研支持高水平的教学,学院也希望通过“一体两翼”的模式去促进学科与专业的协调发展,一是构建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创业训练平台,通过人才培养特色去彰显学科方向特色,二是鼓励教师科研与人才培养相结合,通过特色学科方向去培养特色人才。

3、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强化了成果导向教育的培养模式。认证要求强调了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的重要性。我们知道每年教务处都会根据学生的学分获得情况对大四学生的毕业资格进行审查,我现解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是从专业角度进行毕业资格审查。

4、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推动创建持续改进的质量文化。

5、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提高了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


理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