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进思政课教学建议
原创 执笔人:寇清杰等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昨天
编者按: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讲好中国抗疫的制度优势,引导学生深刻认识疫情防控彰显的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和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深刻认识疫情防控彰显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坚定“四个自信”,矢志不渝听党话跟党走,教育部组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对照本科生4门必修课研制了《疫情防控进思政课教学建议》,分别重点从不同角度对每一门课提出专题教学建议。在教育部社科司指导下,我刊特别设立专栏,编发教学建议,藉此指导广大思政课教师用好疫情防控斗争这本最直接、最深刻、最生动的思政课教科书,讲深讲透疫情防控思政课,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建议
2020年新春前后,新冠肺炎疫情突袭华夏大地。疫情是“大考”,抗疫是“大战”。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国上下众志成城,军民干群团结一心,打响了抗击疫情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夺取了疫情防控阶段性胜利,再次展示了强大的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效率,彰显了中国制度优势和伟大民族精神。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要紧密结合疫情防控实践,拓展教学内容,帮助大学生深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学习,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
一、以人民为中心,紧紧依靠人民
打赢疫情防控之战,党的领导是根本力量,人民群众是主体力量,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紧紧依靠广大人民。
1.人民群众是抗击疫情的主体力量。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抗击疫情是一场全民行动,人民群众是这场斗争中的主体力量。几个月的抗疫实践充分证明,群防群治既是我国制度优势的体体现,也是防控疫情的关键举措。
2.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要坚持人民利益至上,把保护人民的生命和健康安全放在第一位,并将其作为全党各级组织和各级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务。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千方百计做到“应收尽收、应治尽治”,竭尽全力提高收治率和治愈率、降低感染率和病死率。
3.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疫情袭来,习近平总书记发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的号召,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响应,自觉遵从疫情防控总体安排和部署,有的义无反顾逆行去湖北武汉医院,有的“宅在家作贡献”阻断病毒传播,有的下沉社区抗“疫”一线,形成群防群治的强大合力。人民群众这个战“疫”主体是打赢这场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的重要保障。
二、抗疫彰显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这次中国抗击疫情的奇迹背后是制度优势。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我们最大的优势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是我们成就事业的重要法宝。”正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并把抗疫行动变成了全国上下连成一条心、拧成一股绳的集体自觉。这种“中国速度”“中国规模”和“中国效率”,愈发凸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
反观一些欧美国家在这次抗疫中的糟糕表现,世人有目共睹。中国和西方国家在社会制度方面的根本区别,直接决定了政府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这样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采取的对策不同,也再一次印证了我们的社会制度在坚持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的显著优势。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根植于中国大地,深得人民拥护,是行得通、真管用、有效率的好制度,它能围绕共同目标集中各方面力量、调动各方面资源,高效有力办成各种大事难事、战胜各种风险挑战。
三、抗疫的全局意识与辩证思维
中国抗击疫情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思想伟力和科学思维方法的重大价值。
1.抓住主要矛盾。“当前,我国社会各种利益关系十分复杂,这就要求我们善于处理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重点和非重点的关系,在权衡利弊中趋利避害、作出最为有利的战略抉择。”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党中央高度重视,坚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将新冠肺炎疫情视为共同的敌人;把武汉和湖北的疫情防控作为重中之重,坚信“武汉胜则湖北胜,湖北胜则全国胜”。
2.注重辩证思维。辩证思维方法从普遍联系、永恒发展的角度揭示事物的关系,侧重于人与世界的整体关系。系统方法就是在承认普遍联系的客观实在性的前提下去研究系统的最优解。我们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坚持全国一盘棋,动员全社会力量、调动各方面资源,迅速形成了抗击疫情的强大合力。
3.运用战略思维。战略思维能力,就是高瞻远瞩、统揽全局,善于把握事物发展总体趋势和方向的能力。“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我们统筹运用综合国力,开展了全方位的人力组织战、物资保障战、科技突击战、资源运动战。
4.坚持底线思维。底线思维能力,就是客观地设定最低目标,立足最低点,争取最大期望值的一种积极的思维能力。当前,我国疫情防控向好态势进一步巩固,我们仍要坚持底线思维,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短板弱项和风险挑战,要有前瞻性谋划。
四、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理念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再一次警醒我们,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注重生态保护。自然环境提供了社会生活和生产资料的来源。自然生态平衡对社会生活起重要作用。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平衡,是社会得以正常发展的必要条件。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对于病毒潜在发生过程,科学界将研究目光聚焦于野生动物。为了全面禁止和惩治非法野生动物交易行为,革除滥食野生动物的陋习,维护生物安全和生态安全,有效防范重大公共卫生风险,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
2.坚持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合乎自然规律地改造和利用自然。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阐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出了以合乎自然规律的方式来改造和利用自然的观点。他写道:“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在社会主义社会,人们应该更自觉地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以合乎自然发展规律、合乎人类幸福生活和对美的追求的方式来改造和利用自然,保持人与自然之间动态的平衡。
五、紧紧依靠科技进步战胜疫情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科技对疫情防控的重要作用。2020年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时强调:“要加大科研攻关力度。战胜疫病离不开科技支撑。”3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工作时指出,“要把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任务”,“为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提供强大科技支撑”,并明确提出“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最终战胜疫情,关键要靠科技”,为应对本次疫情指明了行动方向。
1.科学技术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马克思认为,科学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每一次科技革命,都不同程度地引起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深刻变化和社会的巨大进步。
2.紧紧依靠科技进步战胜病毒。我们紧紧依靠科技进步,不到一周时间就确定了新冠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并分离得到病毒毒株,及时推出多种检测试剂产品,迅速筛选了一批有效药物和治疗方案,多条技术路线的疫苗研发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可以说,病毒溯源靠科技,病人施救靠科技,疫苗研发靠科技。
3.相信科学,拒绝谣言。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国内出现了一些谣言,如喝酒吸烟有助于预防等。破除这些谣言,要靠科学。在西方特别是在美国,一些政客屡屡发表“中国人为制造病毒”“武汉实验室泄露病毒”“病毒是中国的生化武器”等谣言,肆意抹黑污蔑中国。对于肆虐全球的病毒最初来源,目前科学界尚无定论。显然,这些污名化中国的表述无关公共卫生,而是暗藏意识形态“心机”。破除这些政治谣言,离不开科技进步的作用。
六、加强国际交流合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作出中国贡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实现了我国同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革。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更是贡献者。中国在谋求自身发展、受益于经济全球化的同时,也拉动了世界经济增长,为国际社会提供了公共产品,推动了全球治理的发展,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时刻关注国内外疫情形势,高度重视抗疫国际合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频频与外国领导人和国际组织负责人会见谈话、通电话、致函致电,推动疫情防控国际合作。这些谈话、通话、函电的核心要义是强调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战胜关乎各国人民安危的疫病,团结合作是最有力的武器,彰显了大国领袖的责任担当。中国在全力抗击本国疫情的同时,始终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国际社会抗击疫情提供支持和援助,展现了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事实胜于雄辩。在这场新中国成立以来援助时间最集中、涉及范围最广的一次紧急人道主义行动中,中国身体力行推动抗疫国际合作,既是中华民族雪中送炭、扶危济困的侠肝义胆,又是中国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生动写照,得到国际社会高度赞誉。
(执笔人:寇清杰 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孙来斌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建议
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华民族来说是一次危机,也是一次大考。抗击疫情过程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的责任担当,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以及疫情防控中涌现出来的感人故事,取得了重大战略成果,彰显的中国制度优势和伟大民族精神,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案例。“概论”课教学要紧密结合疫情防控的实际,拓展教学内容,帮助大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
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
疫情暴发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多次指挥部署,多次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和政治局会议,对疫情防控进行专题研究部署,并深入抗疫一线,调研指导,对疫情防控作出重要指示批示。
疫情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系列重要讲话,如2020年2月3日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研究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时的讲话,2月5日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的讲话,2月10日在北京市调研指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的讲话,2月14日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上的讲话,2月16日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研究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时的讲话,2月23日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的讲话,3月2日在同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和专家学者就疫情防控科研攻关工作座谈时的讲话,3月10日在湖北省考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的讲话,3月26日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特别峰会上的重要讲话,5月9日在中共中央召开的党外人士座谈会上的讲话,5月18日在第73届世界卫生大会视频会议开幕式上的致辞,6月17日在中非团结抗疫特别峰会上的主旨讲话,等等。这些重要讲话,确定了疫情防控的战略使命,即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明确了疫情防控的战略目标,即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出了疫情防控的战略要求,即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制定了疫情防控的作战计划,即坚决打好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全力做好北京疫情防控工作,对其他省份加强分类指导;论述了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关系;对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指明了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抗击疫情的方向。
这些重要讲话虽然都围绕疫情防控展开,但并不仅限于疫情防控。这些重要讲话包含的丰富内容,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新发展,应该有机融入“概论”课教学内容之中。
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我们正在进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前进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我们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结合这次疫情防控,“概论”课教学要讲好以下几点内容:
1.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新中国历史,是一部感天动地的奋斗史,也是一部可歌可泣的斗争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来,我们曾经先后遭遇过“三年自然灾害”“唐山大地震”“98特大洪水灾害”“非典疫情”“5·12汶川特大地震”等各种各样的灾难。然而,多难兴邦,危机本身就包含着“危险”与“机遇”,中华民族就是在这样的磨难考验中艰难前行,在应对一次又一次灾难的伟大斗争中奋起,从而迎来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2.疫情防控就是一场伟大斗争。由于此次疫情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大,涉及面广,因而它事实上构成了一次任务空前复杂艰巨的社会公共危机。疫情防控对于我们党的执政能力是一种严峻考验,对政府和人民也是一种严峻考验,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是一种严峻考验。因此,疫情防控就是一场伟大斗争。
3.疫情防控这一伟大斗争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疫情防控,对于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来说,是一场保卫战;对于阻断疫情的传播来说,是一场阻击战;对于医治感染者来说,是一场歼灭战,也是一场科技突击战;对于参与防控的人员来说,是一场全民战,是全方位的人力组织战;对于疫情防控的资源调动来说,是物资保障战、资源运动战;对于疫情防控的持续性来说,是一场持久战。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来说,就是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4.面向未来,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不会轻轻松松,前进道路上不会一帆风顺。过去,中国人民有志气有能力战胜各种艰难险阻,铸就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辉煌。今天,中国人民也一定能够战胜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各种艰难险阻,铸就更大的辉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当代大学生理应具有这样的自信。
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此次疫情防控使党的集中统一领导这一制度优势得到了充分彰显,在疫情防控过程中,党中央统一部署、协调各方,为“概论”课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在教学中,要通过讲好以下几个方面内容,帮助学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1.党中央从实际出发,加强疫情防控的顶层设计。党中央专门印发了《关于加强党的领导、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坚强政治保证的通知》,成立了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分类指导各地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中央指导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加强协调调度,及时协调解决防控工作中遇到的紧迫问题。
2.各级党委和政府积极行动。在中央的直接领导下,各地区成立了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挂帅的领导小组。他们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坚守岗位、靠前指挥,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3.基层党组织雷厉风行。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坚定站在疫情防控第一线,打头阵、作先锋,全面落实防控措施。基层党组织全部行动起来,有的成立疫情防控后勤保障队,有的成立疫情防控爱心团队,保障了疫情防控的顺利进行。
4.普通党员群众积极投入疫情防控过程中。在疫情严峻之时,共产党员总是挺身而出,坚定站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哪里任务险重,哪里就有党组织坚强有力的工作,哪里就有党员当先锋作表率。疫情防控过程中,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动下,涌现出许多感人故事。
实践证明,党和政府建立起来的防控疫情体系已经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这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在如此巨大的公共卫生灾难面前的应对能力,也彰显了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强大力量,更彰显了党集中统一领导的显著制度优势。这一点已经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肯定和赞扬。
四、疫情防控充分彰显了中国制度的显著优势
疫情防控对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次集中考验,对于作为国家治理体系重要方面的社会治理也是一次集中考验,对于我国的制度优势是一次集中检验。在疫情防控过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在快速、及时、科学、高效的大动员、大集结、大作战中得以充分展现,在中外制度的比较中得到充分彰显。
1.“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疫情防控过程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在防控疫情中采取的所有措施,包括局部阻隔、延长假期等举措,都是旨在维护人民生命健康,维护人民正常生活,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2.全民动员,齐心协力,彰显了紧紧依靠人民抗击疫情的显著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确保了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具有把14亿中国人凝聚起来的巨大力量。在这场防控疫情阻击战中,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全国动员、全民参与,联防联控、群防群治,构筑起最严密的防控体系,全国各族人民都以不同方式积极参与了这场疫情防控斗争,凝聚起坚不可摧的强大力量。
3.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疫情发生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一领导、统一指挥下,我们举全国之力予以支援,组织29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军队等调派340多支医疗队、4万多名医护人员驰援,迅速开设火神山、雷神山等集中收治医院和方舱医院,优先保障武汉和湖北需要的医用物资,并组织19个省份对口支援,真正做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展现了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效率。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制度的优势得到充分彰显。疫情防控中,我们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国各族人民风雨同舟、和衷共济,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广为弘扬,涌现出大批英雄模范,铸就起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强大精神防线,充分展示了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充分展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大力量。
5.中国国家制度的其他优势也得到充分彰显。比如说,在此次疫情防控过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制度和社会建设方面的制度也得了充分检验,“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得到了充分检验,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的优势也得到了检验。中国在疫情防控方面的表现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充分肯定,充分彰显了我国和平外交政策的优势,彰显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担当。
疫情防控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强大的动员能力、组织能力和整合能力,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显著优越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是完全可以转换为治理效能的,是能够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重大贡献的。我们一定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
五、通过改革完善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提高风险化解能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全党要时刻牢记“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来说,是国际性公共卫生危机。对中国来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我国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因此,疫情防控成为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项重大任务,疫情防控也对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了新的要求。“概论”课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讲好以下内容:
1.要有忧患意识和风险意识。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一项长期工作。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既要立足当前,科学精准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更要放眼长远,总结经验、吸取教训,针对这次疫情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该坚持的坚持,该完善的完善,该建立的建立,该落实的落实。
2.总结疫情防控经验。此次疫情防控已经取得了战略性成果,但疫情防控过程中确实暴露出我国在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等方面存在的一些短板,也暴露了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对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深入调查研究,查找问题,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要善于总结经验,加强前瞻性谋划和规律性思考。
3.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国家治理体系,提高国家治理能力。要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研究和加强疫情防控工作,从体制机制上创新和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举措,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水平。
以上是我们就“概论”课如何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围绕疫情防控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的几点建议。应该说明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的重要讲话,内容十分丰富,有一些内容,如关于加强团结合作战胜疫情,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重要论述,关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积累的宝贵经验的重要论述,在教学建议中我们并没有充分展开,需要我们在教学中高度重视,并将这些讲话精神渗透到教学过程中。
(执笔人:秦宣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建议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的近百年间,党带领人民群众曾经同多种重大瘟疫作斗争。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争,与此前不同历史时期和历史阶段重大疫情防控斗争,都是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的重要内容。
为从历史角度讲深讲透疫情防控彰显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提出如下教学建议。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领导的重大疫情防控斗争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就提出群众卫生运动的口号,并在革命根据地和红军中开展了疫情防控斗争。当时,造成根据地疫情发生的主要原因,一是严重自然灾害(如洪灾、涝灾等);二是军阀混战或国民党军队进剿、残害根据地军民;三是根据地经济文化落后、缺医少药。面对这一情况,1929年1月12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人民委员会举行第四次常委会,讨论防疫问题,决定“举行全苏区防疫卫生运动”。由于当时苏维埃政府系统卫生机构还不健全,会议“责成军委军医处拟定办法和条例”。次日,中华苏维埃政府机关报《红色中华报》发表专题社论:《大家起来做防疫的卫生运动》。这是中华苏维埃政府大规模开展卫生运动,开展疫情防控运动的第一个动员令。1933年,毛泽东在《长冈乡调查》一文中进一步指出:“疾病是苏区中一大仇敌,因为它减弱我们的力量。如长冈乡一样,发动广大群众的卫生运动,减少疾病以至消灭疾病,是每个乡苏维埃的责任。”在党和苏维埃政府领导下,这一时期,各革命根据地军民都结合本地实际,重点开展了防控霍乱、赤痢、伤寒、天花、斑疹伤寒、猩红热、白喉、鼠疫、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恶性疾病,且收到明显成效,从而为这一时期革命斗争的进行提供了重要保障。
抗日战争时期,1939年在延安召开的中国共产党陕甘宁边区第二次代表大会,根据革命形势的发展和需要,做出了加强卫生工作的决定。同年,陕甘宁边区人民政府在施政纲领中作出规定:“推广卫生行政,增进医疗设备,开展全边区卫生运动,以达减轻人民疾病的目的。”这一时期,疟疾一度是边区群众和部队中发病最多、流行最广、危害最大的传染病。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是日军扫荡,根据地遭到大肆破坏;二是有的地区洪水泛滥,蚊虫大量滋生,易于疟疾等疾病流行;三是根据地缺乏有效的防治药品。面对疫情,边区军民在抗日民主政权领导下采取了多方面的防控措施。在边区军民的共同努力下,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抗日民主根据地得以在艰苦的环境中逐步巩固和扩大,成为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重要依托。
解放战争时期,在国民党统治集团发动反人民内战的环境下,1947年夏,东北西满鼠疫流行,时值人民军队发起夏秋攻势,因而直接影响部队的调动和后方供应。1949年,人民军队在江浙一带整训,军队中血吸虫病患者多达3万余人。在某些传染病季节,部队进入疫区作战,大批易感者罹病。面对这种情况,军队医疗机构加速了免疫制剂和预防药物的研制与供应,在品种和数量上,自我供应能力都有了明显提高。此外,部队建立了卫生防疫专业队伍,提高了应变能力。随着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推进,在鼠疫流行区建立了专业防治机构,铁路和口岸卫生检验组织相继在某些地区建立。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领导的重大疫情防控斗争有如下特点:第一,它是党在局部地区执政条件下领导各根据地军民开展的革命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革命战争和根据地其他各项建设紧密相连;第二,坚持卫生防疫工作为人民服务的方向,疫情防控得到根据地军民的衷心拥护;第三,党和苏维埃政权从各根据地的实际出发,对军民动员到位,军民广泛参与;第四,坚持“预防第一”“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指导原则,防控措施因地制宜,收效可观;第五,重视比较充分地继承和发扬祖国传统医学优势,同时重视应用中西医两法防控疫情。
党在这一时期领导根据地军民所进行的疫情防控斗争,从一个重要方面为党领导的人民卫生事业初步奠基作出了重要贡献。其积累的宝贵经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卫生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借鉴。
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大疫情防控斗争
新中国成立伊始,疫情防控,特别是重大疫情防控,就成为党和国家最重要的工作之一。1949年10月27日,政务院召开防疫会议,决定采取紧急措施,扑灭察哈尔省北部的鼠疫疫情。同日,中央防疫总队成立。该队先后编组九个大队,派赴各地开展卫生防疫工作。1950年4月21日,卫生部发布《关于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指示》,4月22日,卫生部和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卫生部联合发布《关于预防霍乱的指示》。此后,党领导的疫情防控斗争始终没有间断,其中包括克山病、大骨节病、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性氟中毒等地方病的防控;血吸虫病、疟疾、丝虫病等寄生虫病的防控;鼠疫、天花、霍乱和副霍乱、脊髓灰质炎、麻疹、白喉、回归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钩端螺旋体病、布鲁氏菌病、病毒性肝炎、流行性出血热、非典肺炎等急性传染病防控;结核病、性病、麻风病等慢性传染病防控。其中,抗美援朝战争中的重大疫情防控斗争、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的血吸虫病重大疫情防控斗争、2003年非典肺炎重大疫情防控斗争,都是疫情防控的重大事件。
在抗美援朝期间,我国开展了防控鼠疫的斗争。1952年2月,朝鲜战场上发生鼠疫、霍乱等传染病。3月份,有志愿军战士被感染,并有几十人死亡。为做好防疫治疗工作,国内先后向前线派出三批包括有昆虫学、细菌学、流行病学、毒物化学、病理学、营养学等50余名专家和数百名防疫人员,为前方提供鼠疫疫苗,并开展消毒工作。采取这些措施后,前方很快控制了疫情发展。1952年12月,毛泽东为第二届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题词:“动员起来,讲究卫生,减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粉碎敌人的细菌战争”。第三届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于1953年12月召开。会议要求更加努力地培养卫生工作干部,坚持不懈地把爱国卫生运动和预防流行性疾病的工作开展下去。
血吸虫病俗称“大肚子病”,是由于人或牛、羊、猪等哺乳动物感染了血吸虫所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和寄生虫病。曾流行于我国南方12个省、市、自治区,共348个县、市,整个面积共200多万平方公里,有一亿多人口受到该病的威胁。党中央极为重视该病的防控工作。消灭血吸虫病中间宿主钉螺是一项改造自然的艰巨任务,必须组织各有关部门协作,并且把群众发动起来,才能做好。为此,根据毛泽东的提议,于1955年成立了由党政领导同志主持、各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的中共中央防治血吸虫病领导小组以及血吸虫病防治办公室。省、地、县各级政府也都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办公室。自1958年江西省余江县首先消灭了血吸虫病,毛泽东为此写了《七律二首·送瘟神》的诗篇后,该病防治工作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从1966年开始,根据毛泽东的指示,我国对血吸虫病患者实行免费治疗。此后经过持续不断的努力,至21世纪初,我国基本消灭了血吸虫病。
2003年2月下旬,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型性肺炎(以下简称“非典”)疫病灾害在我国发生,它先在广东局部地区流行,后于3月上旬在华北地区传播和蔓延,至4月下旬波及全国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呈暴发状态。除我国内地外,全球有30个多个国家和地区也先后发生疫情。面对此状,党中央、国务院坚持把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做出一手抓防治“非典”,不放松,一首抓经济建设中心不动摇的重大决策。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和社会各界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共克时艰。经过不懈努力,我国在较短时间内有效控制住了该疫情。6月15日,中国内地实现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既往疑似转确诊病例数均为零的纪录。6月24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解除对北京的旅游警告,并将北京自疫区名单中剔除。至此,我国抗击“非典”取得阶段性重大胜利。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领导的重大疫情防控斗争积累了如下宝贵经验:第一,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是新中国重大疫情防控斗争不断取得胜利的最根本的政治保障。第二,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团结一致,群策群力,是这些斗争不断取得胜利的坚实群众基础。第三,依靠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努力提升和壮大新中国的综合国力,充分发挥科技人员的作用和科学技术的力量,是这一斗争不断取得胜利的可靠物质保障和硬核技术保障。第四,科学分析和应对复杂国际环境的变化,是这一斗争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考量。
三、新冠肺炎重大疫情防控斗争
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形成了抗击疫情的强大合力,打响了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纲要”课教学可着重讲授以下疫情防控斗争的重要时间节点。
2020年1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就疫情防控工作作出指示,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及有关部门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根据党和国家对疫情防控工作的统筹安排,1月23日10时起,武汉市全市公交、地铁、轮渡、长途客运暂停运营;机场、火车站离汉通道暂时关闭。即对武汉实行封城。
1月25日(农历正月初一),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对疫情防控工作进行再研究、再部署、再动员,决定成立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派出中央指导组,要求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充分发挥协调作用。之后,至2月23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又先后主持召开3次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1次中央政治局会议,专题研究疫情防控工作和复工复产工作。1月2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到湖北武汉考察指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率中央指导组抵达湖北省武汉市。1月28日,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加强党的领导、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坚强政治保证的通知》。
2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北京市调研指导疫情防控工作,视频连线湖北和武汉抗疫前线,听取前方中央指导组、湖北指挥部工作汇报。在此前后,他还主持召开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等会议,从不同角度对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提出要求。这段时间,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及时研究部署工作,中央指导组积极开展工作,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加强统筹协调,各级党委和政府积极作为,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形成了抗击病魔的强大合力。
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主要分析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部署下一步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3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军事医学研究院、清华大学医学院调研,主要考察疫情防控科研攻关工作进展情况,看望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科研工作者。他强调,协同推进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科技支撑。
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专门赴湖北省武汉市考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鉴于湖北和武汉疫情防控任务依然艰巨繁重,他对下一步工作提出六项要求。3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并在会上做了“携手抗疫 共克时艰”的发言。他指出:当前,国际社会最需要的是坚定信心、齐心协力、团结应对,全面加强国际合作,凝聚起战胜疫情强大合力,携手赢得这场人类同重大传染性疾病的斗争。为此,他向大会提出4点倡议。
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集中统一领导下,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创造性地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果断采取的一系列防控和救治举措,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初步遏制了疫情蔓延势头,用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将本土每日新增病例控制在个位数以内,用3个月左右的时间取得了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成果。4月8日,武汉“解封”,4月26日,武汉在院新冠肺炎患者数字清零。4月30日,北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调至二级响应;5月2日,湖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调至二级响应……5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第73届世界卫生大会视频会议开幕式并发表了题为《团结合作战胜疫情 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致辞。他强调:“经过艰苦卓绝努力,付出巨大代价,中国有力扭转了疫情局势,维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中方始终本着公开、透明、负责任的态度,及时向世卫组织及相关国家通报疫情信息,第一时间发布病毒基因序列等信息,毫无保留同各方分享防控和救治经验,尽己所能为有需要的国家提供了大量支持和帮助。”为努力推进全球疫情防控,他向大会提出六点建议和五大举措。
据国务院新闻办公室6月7日发布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统计,截至2020年5月31日24时,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确诊病例83 017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78 307例,累计死亡病例4 634例,治愈率94.3%,病亡率5.6%,救治费用全部由国家承担,这对最大程度地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对我们这样一个拥有14亿多人口的大国来说,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
这场重大疫情防控斗争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各级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提供了最根本的领导保障。第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生命至上原则,尽最大努力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第三,实行全国一盘棋和充分调动各方力量,集中力量办大事,为抗疫斗争提供最重要的物质保障。第四,采取最广泛的社会组织动员,实施最全面、最严格、最彻底的防控举措,为坚决遏制疫情扩散蔓延提供了组织保障。第五,坚持科学防治,充分发挥现代科学技术及中西医结合在疫情防控中的巨大作用,科学调配医疗力量和重要物资,在防护、隔离、检测、救治、追踪等重要领域采取有力举措,为疫情防控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第六,加强国际合作,中国积极主动同世卫组织和国际社会开展合作和信息交流,及时主动通报疫情信息和防控举措,分享中国经验,向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国际组织捐赠了医疗物资。第七,坚决反对个别国家对中国采取的污名化和疫情政治化等一系列倒行逆施。
(执笔人:仝华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建议
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争,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坚韧奉献、团结协作,取得疫情防控重大战略成果,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现了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彰显了社会主义道德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力量,特别是青年人同一线英勇奋战的广大疫情防控人员一道,不畏艰险、冲锋在前、舍生忘死,展现了时代新人的担当精神,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优异的“青春之问”答卷,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提供了生动的、鲜活的教学内容。“基础”课要从思想道德修养和法治教育的角度,讲深讲透疫情防控彰显的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为最本质特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引导大学生坚定社会主义“四个自信”,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现提出如下教学建议。
一、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这次艰苦卓绝的抗疫斗争,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了有力支撑。在这次斗争中,广大人民群众守望相助、同舟共济,表现出一种异乎寻常的执著态度和牺牲精神,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坚定信仰和信念。没有这种信仰信念的支撑,就不可能有这种全民奋起的精神状态,也不可能取得抗疫斗争的重大胜利。在这次斗争中,共产党员坚决听从党中央的号令,舍生忘死、冲锋在前。这不只是纪律的要求,更是中国共产党人信仰的体现。在这次斗争中,广大人民群众在疫情中坚定地相信党和政府,党和政府一声令下,迅速实现了社区隔离,阻断了病毒传播。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这种信赖,也是人们坚定理想信念的一种重要体现。
要生动讲述防疫抗疫一线的感人事迹,讲好中国抗击疫情的动人故事,展现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共克时艰的精神风貌,凝聚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强大力量,引导大学生体悟“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的深刻涵义,进一步坚定“四个自信”。要选择好运用好典型案例,从理想信念维度生动展现疫情防控伟大实践对人们心灵世界的强烈震撼,以无可置疑的事实确证社会主义的人民性和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威力,帮助大学生认知认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全社会积极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汇聚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这次艰苦卓绝的抗疫斗争,有力彰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力量。在疫情防控过程中,武汉、湖北、全体中国人民,以高度的自律并自觉作出自我牺牲,充分承担作为社会成员的职责,在整个社会较快形成“全民参与、群防群控”的大格局,创造了以最大的可能救治感染患者的机会和条件,这是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和个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展示。在疫情防控过程中,中国行动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世所罕见,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也彰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性。在广阔的疫情防控战场上,涌现出一大批青年师生的青春身影,他们在疫情阻击战中挺身而出、迎难而上,与祖国人民一道奋战在抗疫最前线,充分展现了在应对重大困难和挑战中积极向上、争做时代先锋的青春力量,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才是我们这个时代科学高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次斗争中,广大人民群众深切体悟到,只有建立共同的价值目标,一个国家和民族才会有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才会有统一的意志和行动,才会有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要结合在抗击疫情过程中迅速形成“全民参与、群防群控”局面的成功实践,深刻论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力量。以疫情防控中挺身而出的青年先锋的感人事迹,说明“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人生追求并不过时,它正是新时代大学生实现人生价值的正确选择。
要辅导大学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的回信和在五四青年节的寄语,结合大学生特别是本校大学生在疫情中的成长和收获,引导他们在实现伟大梦想征程中进行的伟大斗争中,大力弘扬疫情防控过程中孕育生成的战“疫”精神,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人生出彩,争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三、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疫情防控实践,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统一的中国精神的具体、生动写照,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鲜活教材。要充分讲解疫情防控中,英雄模范、医护人员、人民军队、公安警务人员、社区工作者、志愿者,以及各行各业的人民群众,立足岗位,团结奉献,生动诠释了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浓厚的家国情怀。要充分讲解以爱国主义为“灵魂”的战“疫”精神,在疫情防控中铸就起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强大精神防线,展现了爱国主义的强大功能和磅礴力量。在这次疫情防控中,作为疫情防控一线主力军的“90后”“00后”青年群体,在战“疫”中充分展示了青春热血和智慧,用他们的感人事例,生动阐释了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和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责任担当的统一。
要对比个别国家的资本、选票重于生命,尤其是极个别国家的推诿甩锅、栽赃嫁祸的令人不齿行为,充分彰显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的天下情怀,反对狭隘的民族主义、种族主义。要深刻认识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影响,引导大学生倍加珍惜我们党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大力弘扬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做新时代的奋斗者、追梦人。
四、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在疫情防控中,重视整体利益,强调责任奉献的中华传统美德得到彰显;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把革命利益放在首位的中国革命道德得到传承和弘扬,展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的强大力量;中西医结合诊治新冠病毒感染肺炎的突出效果,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疫情防控中英雄模范的奉献牺牲精神,各族人民风雨同舟、和衷共济,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铸就起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强大精神防线,展示了社会主义道德的强大功能和磅礴力量。在疫情防控中,党员干部冲锋在前、顽强拼搏的先进事迹,医务工作者义无反顾,救死扶伤、医者仁心的崇高精神,广大群众自觉遵守防疫隔离规定,众志成城、守望相助的行为,体现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要求,是新时代我国人民遵守公民道德准则的生动实践,印证了新时代我国人民群众思想觉悟、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的提升。
要用好疫情防控中涌现的鲜活、感人的道德案例,引导大学生深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底蕴及其时代价值的理解,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作为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和原则的“为人民服务”和“集体主义”的内涵要求,正确认识新时代我国公民的道德风貌,积极从疫情防控中英雄模范身上获取前进动力,做有高尚道德情操的时代新人。
五、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力量
依法防控实践,为法治教育提供了丰富教学资源。其内容主要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传染病防治法、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境卫生检疫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一系列公共卫生及疫情防控的法律法规的立法精神;中央依法治国委员会等机构关于依法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依法惩治妨害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违法犯罪、依法保障疫情防控期间复工复产等政策精神;一切组织和全体公民依法防控生动实践的法治精神。
要精准讲授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律法规为依法防控疫情及应急处理,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提供了法律依据,发挥了特有的规范、引导和保障作用。要将其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教育,深刻阐明修改完善传染病防治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推动出台生物安全法,全面加强和完善公共卫生立法,加快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公共卫生及疫情防控法律规范体系。要进一步强调法治实施体系建设,政府部门严格依法实施防控措施,司法机关依法严厉打击妨害疫情防控、企业复工复产违法犯罪,为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要突出强调全民守法自觉是全面打赢这场特殊战争的广泛群众基础,既要讲广大人民群众自觉响应中央决策部署,服从政府防控措施,配合社区有关工作的先进事迹,也要讲极少数人不服管控,信谣传谣,隐瞒疫情,逃避责任,甚至恶意传播,抗拒执法的违法犯罪案例。引导学生进一步提升守法自觉,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养成守法习惯,以实际行动为疫情防控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为夺取疫情防控的最后胜利尽责任、作贡献。
(执笔人:吴潜涛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编辑:鲍莉炜 陈 娟
制作:岳 峥
审核:查朱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