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精神,根据湖南省思政“金课”建设要求,充分利用历史文化资源、社会实践基地,带领学生追寻红色足迹,走进广阔天地,将思政课堂搬到社会实践第一线,增强学生的体验感与获得感,304am永利集团马克思主义学院刘保国教授负责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金课课程组于2022年6月10日和14日组织两个班的学生共90余人赴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毛泽东与第一师范纪念馆开展实践教学活动。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前身湖南省立第一师范是毛泽东的母校,1913年至1922年之间的八年时间里,毛泽东在这里学习、生活、工作和从事革命活动。这段时间是毛泽东成长的至关重要的一个阶段。在此期间,他结识了杨昌济、徐特立、蔡和森等一大批良师益友,创办工人夜校、组建新民学会、开展农民调查、从事革命活动。
本次实践教学活动的第一个环节是实地考察第一师范学院,亲身感受青年毛泽东学习、生活、工作的情景。学校里面那口水井,一年四季都是毛泽东的“洗浴场”,哪怕是寒冬,毛泽东也坚持洗冷水浴,以此坚强自己的意志。由此,同学们不难理解,毛泽东后来发出的号召:“经风雨,见世面,到大风大浪中去。”同学们走进了毛泽东住过的第八班寝室,在这里,毛泽东提倡“三不谈”,即不谈金钱、不谈家庭琐事、不谈男女问题。他和室友们在熄灯后,谈的都是天下大事,他们畅谈理想和社会、中国和世界、宇宙和天地,胸怀有多宽广,世界就有多广阔的气势在那时已开始显露。
本次实践教学活动的第二个环节是重点参观毛泽东与第一师范纪念馆,了解一代伟人是怎样从这里起步的。在纪念馆第三展厅,看到毛泽东与杨昌济、毛泽东与《新青年》、毛泽东的《体育之研究》的图片,同学们感受到一百多年前新文化运动在第一师范校内引起的思想解放潮流。在第五展厅,毛泽东领导湖南自治运动、领导参与成立文化书社和俄罗斯研究会等共产党地方早期组织、直至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展示了马克思主义是如何在一件件历史事迹的推动下,在中国大地上广泛传播开来的。
本次实践教学活动的第三个环节是接受现场教学,跟青年毛泽东学读书。同学们参观了毛泽东所在第八班的教室,仿佛看到了毛泽东当年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的铿锵声音、与同学争辩中国未来出路的神情、眉头微蹙奋笔写下“五月七日,民国奇耻。何以报仇?在我学子”的愤慨情形。毛泽东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注重社会调查,喜读“无字之书”。在第二展览厅,同学们看到了1917年暑假毛泽东和同学赴长沙、宁乡、安化、益阳、沅江的游学图。早期的调查活动对青年毛泽东成长为一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重调查研究、读“无字之书”这样的治学之道为他以后领导中国革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本次实践教学活动的第四个环节是开展主题研讨,围绕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主题,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增进对党的理论创新的理解。同学们在热烈讨论中,明确了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是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毛泽东第一个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命题和重大任务,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毛泽东思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为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通过研讨,同学们还加深了中国历史和中国人民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为什么选择中国共产党,为什么选择社会主义等基本理论问题的认识。
这次实践教学活动把学生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第一课堂”带进了社会这个移动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切实增进了教学实效。同学们纷纷表示在社会这个大舞台上学到了很多平时学不到的东西,收获很大,受益匪浅。今后,我们将更加重视移动思政课堂的作用,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带领学生走出学校小课堂,步入社会大课堂中,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相促进。
(文、图\刘保国 审\郭华 )